慢慢的垂了下来,像被人战败而低下来的旗帜,是啊,他也败了,他只能任由自己的手无力滑落。
他是魏国大将军的世子,倥,世人都唤他白衣将军,也有人称他无影,但是只有一个人喊他倥。
浊酒一壶泪千钧,万夫不当一纸逡。恐怕倥自己也没有想到,结局是如此匆忙。多年以后倥回想起来这段往事仍然踌躇满志,毫无怨言。他不怪命运,但是他信命。
至今那剑的影子还在倥的脑海里萦绕。倥对别人说说他从不后悔没有拔剑,就算时光流转回过去,他还是不会闪躲。当这句话从倥口里吐出来的时候,周遭的人能看到他眼里是噙满了温热的液体的,那液体就像附在拉满了弦上的箭,不需要再借助任何外力就能溃堤。
那年的九月十五,枫叶红的正厉害,大片大片的红连在一起,映的整个大地都是红彤彤的。倥披着一袭白衣,从这大片的红里耀出来。他的影子被拉的很长,像被倾倒在一副大红写意图画上的墨。
那天的风很大,吹的倥的白衣飘飘摇摇。远处耀眼的红色里闪出一个黑点,倥的眼里略过一丝喜悦,他来了。两个人就矗在山下,大片的红在他们头顶摇的正欢。那个黑点是魏国的门客,跟随世子南征北战的门客。两人的功夫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没人知道他们两个发生了什么,要决裂到兵戎相见。
倥喜欢穿白衣,他说白色毫无杂质是世界上最纯净的色彩。而他喜欢黑色,能把自己淹没起来,所以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是倥却能懂他。他们师从一人,只不过倥去的比他稍晚一年,但是他从不以师兄的身份自居。倥只喊他颉,而颉这个名字除了他之外也没人称呼过。颉也如此,单单喊他一个字倥。
倥说颉的武艺在他之上,但是因为他是世子,每次比试,颉都不会尽全力,倥都知道,但是倥不忍拆穿他尽全力与他比试,每次都把颉当作真正的敌人去对待,可是倥从近不了颉的身体。每次到最后颉都会主动认输。
倥以为这次也是如此,没等他开口寒暄,颉的剑就已经指了过来,只是剑没落在喉咙,也没落在胸口,只是直直的贴在了倥的眉宇之间。倥竟没有一丝害怕,径直顺着剑往前走了过去,颉也不移动,剑就这样被倥的额骨撑的越来越紧,倥的血由最初的一滴一滴汇成地下的一片。黑红的影子在地上画不出具体的模样,风依旧在吹,倥的白衣在风中格外凛冽。
等到他们学成出师,两个人都回了魏国。倥把颉当兄长对待,两人跟随魏王南征北战,攻无不克,一时间两人的故事在御宇之内传为佳话。魏王甚为欢喜,得两员猛将,疆域也随着铁蹄所到不断扩大。
倥说这段日子是他一生之中最为怀念和遗憾的。他跟随着自己最亲信的人征战,建立功业,这是他一辈子的梦想,也是他学武的初衷。而这也正是这一生最悔恨的事,把自己最亲信的人拉到战场,无休止的杀戮和征服会渐渐的迷失人的心智。
颉终于开口了,为什么不躲?倥笑了笑,白色的衣袍停止了在风中的抖动,几滴血落到上面,宛如冬时里的雪被乌鹊踩过落下的脚印,这是我欠你的,我的整条命都是你的,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拿走。颉不语,抽手拔过剑,发簪应声而落,他的头发散作一片,风又吹起来,地上的影子开始飘飘荡荡。
魏王的野心越来越大,他已经不再满足于蚕食小的国家了。那是腊月,冬天的雪下起来没完没了。魏王召来满朝的大臣,手里的剑在沙盘上一指,赵国成为了他们下一个目标。朝野攒动,窃语不断。倥仍是一袭白衣,一句不可随着他的身体同时从人群中飘出来。魏王勃然,为何?倥不语,下唇被咬的通红。
一日师父教他们习武,累了师徒三人在山顶休息。师父问他们为何习武,倥说为天下黎民苍生,颉不语,目光越过师父和倥落到了山的西南角,后来倥才知道那里是赵国。
颉的长发已大不如前,整日披散着,不去梳理更不用说插发簪了。倥的眉宇之间仍留着印记,他现在已经不大爱说话了,别人问他过去的事他也只是含糊其辞,倥现在还是爱穿白衣,像天边白云那样颜色的白衣。
魏王还是去了,不顾一众人的反对。铁骑开路,旌旗烈烈,倥和颉在魏王左右,只是倥清楚的看到,颉的马躁动不安,颉的眼睛一片混浊。魏王一声令下,千万只箭奔涌而去,越过人与天的距离,人与水的距离,人与人的距离,直愣愣的插在赵国的土地。倥看到颉的手在颤抖,鞘里的剑坠坠作响。剑雨之后便是肉搏,魏王命他们各率一队人马,日落之前必须攻破赵国的第三道防线,倥只有一句喏,而颉把马勒的仰天长鸣。
颉转过头来,我不恨你,还记得师父那日问咱们习武的初衷么?你守你的天下,我顾我的家。倥看到颉的影子越飘越远,空荡的山谷把风的声音放的很大,夕阳把地上的影子拉长再拉长,头顶的红似火,簌簌落下。
倥率着人马,奋勇向前,颉在后面,眼睛死死盯着远处的城楼。
后来倥去问师父,才知道颉是被赵王送来的,颉是赵国的皇子,赵王知道天下动荡,他们国家又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他只好把自己心爱的皇子送到这里,想让他远离战乱,可是没有想到你的父亲也会把你送到这里,你有你父亲的野心和谋略,有建功立业,征战疆场的志向。可能是颉私下发现了这些吧,所以他才想随你左右,为的就是保你平安,必要的时候也保赵国的平安吧。倥听了之后仰天长叹,其实我早就知道了颉是赵国人,所以魏王三五次想攻打赵国我都竭力阻止,可是无奈君命难违啊!
倥去找师父那天恰好是八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