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这本书,看到丰子恺在《儿女》中对几个孩子吃西瓜的场景的记录,让我感触特别深。
人生中有哪些东西是值得被记录的呢?
毕业、入职、加薪?父母的幸福的笑颜,孩子的蹒跚学步,自己愿望达成、朋友相聚的时候?人这一生,有太多太多大事我们都清楚地记得,但还有很多小事其实也值得铭记。它们是我们生活的见证,也是我们成长的记录,更可能是温暖我们一生的回忆。
在《人生总会有出口》这本散文集中,丰子恺连孩子吃西瓜时的场景都记录下来。
几个孩子一起吃西瓜,“微风吹动孩子们的细丝一般的头发,身体上汗气已经全消,百感畅快的时候,孩子们似乎已经充溢着生的欢喜,非发泄不可了。最初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像花猫偷食时候的zngam ngam的声音来。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引起了五岁的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姐姐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伟吃西瓜。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字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果——四个人吃四块西瓜。”
作者在心中对孩子们的诗做了评判,他认为三岁的阿韦的音乐表现最为深刻而全面,最能全班表出他的欢喜的感情。
而五岁的瞻瞻把阿韦欢喜的感情翻译为诗,在作者看来是打了折扣的,但也还带着节奏与旋律的分子,还有着活跃的生命流露。
到了软软和阿宝,他们的散文的、数学的、概念的表现,就显得肤浅了一层。他们的态度,全部精神没人在吃瓜的一事中,他们明慧的心眼,比大人们所见的完全得多。
作者说天地间最健全者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因为大人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而蒙蔽。
这或许是在很多家庭,很多孩子身上都会发生的事情,但不是每个人都会留心观察和用心记录。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慢慢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见识的增加,我们看待事物与小时候会截然不同,处于不同阶段的孩子的思想已经完全不同。拥有最纯真心灵的是越小的孩子,因为他们被世俗侵染得不多,他们纯真无邪。把这份独属于孩子的纯净,用文字记录下来,更是无比宝贵。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特别是那些充满童趣、最纯真的时刻,如果能被记录,会带给我们一生的温暖。
当然,这本书还有很多很多内容。这是一本散文集,是作者对生活的记录,对人生的感悟。包括作者自己的趣事。
这些文章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和想象中不一样的丰子恺,原来他也会为了写生而翘课,他也会用机械的学习方法。
看到这些内容突然就觉得,原来我们和作家也是有相同点的。大作家也是如此学习才变得越来越优秀,然后也就更有信心,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丰子恺说学习从来都是一种量的积累,而成功有时候也是。只要我们也全力以赴去做事,总有实现目标的一天,因为正如作者所说“你所做的每一次努力,都不会是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