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的故事2》
晓青第二次来到咨询室是第二周周三下午三点,来时穿着干净,白色上衣,有个小领结,一件淡蓝色的A字裙,背一个双肩包,我在门口等她,进到咨询室她说我还想在原来的那个位置坐,我微笑表示赞同。选择座位是有心理学意义的。落座后她看了看我说,我今天感觉有点想见你有感觉,说说看为何想见我,她说上次痛哭后有一点轻松的感觉,我微笑地看着她没有做任何回答,她问我能不能给她一点建议让她能与孩子交流顺畅一点,我说,我想听听您是如何把孩子带大的,平时你们是如何交流的。你的家庭与你丈夫的家庭是如何沟通说话的?她说这与孩子学习和交流有关吗?我说,你说说看。我就这样等着她,用一种亲切的微笑等待她的述说。她讲起了她的家庭。
她出生在农村,家中五个孩子,她是排行第三,上面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妹妹一个弟弟。父亲在南方一线城市打工,从她记忆起就很少见父亲,一年回来大概一到二次,一般是过年。母亲在家照顾她们五个,姐姐最大,长她五岁,哥哥比她大两岁,妹妹小她四岁,最小的弟弟是父母意外有的,原计划给人,你父亲说是个男孩给人可惜就留下了,比晓青小十岁。母亲在家里种五亩农田,农闲时还在村外打点零工,从她记忆起,就是姐姐照顾家里。所以姐姐上到初三毕业就不再上学,哥哥学习好,很努力考上北京一所985学校,给家里带来的荣耀,是父亲母亲的骄傲,也是村里人常谈起的话题,谁家孩子学习不好,这家孩子的父母就会以哥哥为榜样教育自己家的孩子。她和哥哥在一个高中上学,老师们一说学习就让她以哥哥为楷模。她的母亲勤劳吃苦,很少说话,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家没有任何资本,你们自己给自己挣未来。我和你父亲能做的就是你们学习到哪里,我们卖房子卖地也要供你们学习,除非你们自己放弃。晓青很少见母亲坐着休息一下,地里忙完家里忙,有时还要帮助给爷爷奶奶做家务。晓青说,家里的气氛很沉重,她们五个都在大姐的领导下工作,特别是小弟更是把姐姐当作母亲一样。有一次她没有完成姐姐交给的任务还被姐姐打了一顿,当她伤心告诉母亲时,母亲说姐姐为了这个家连学都不上了,你们应该听姐姐的话,好好学习不能辜负姐姐为这个家做的牺牲。家里形成了双重领导姐姐和母亲。父亲很少问家里的事,晓青也很少听母亲说起父亲,更听不到父亲对她们的问候关心。好像她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听村里人说,父亲在外面有人了,当时她不理解什么是有人了,回来问母亲时,第一次见母亲大声说了一句,大人的事你少管,学习是你应该管好的事,之后她再也不敢问有关父亲的事。(待续)
遇澜
202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