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徐闻地”,关注我们
15
地名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是我县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活化石”。我县一些地名的得名来自各种因素,有的地名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的地名与历史和地理地貌有关,有的与神话传说有关。现将徐闻各乡镇地名由来简述如下。
因历史地理地貌得名的乡镇
下桥镇
下桥圩形成于明正德年间,原称隆盛市(圩),后因址傍省道公路桥——下桥而改称下桥圩。1987年改称下桥镇。
海安镇
海安境内的博涨、杏磊两港历史上曾经是军事、交通、对外贸易的要港。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宁海巡检司。此间因土贼麦伏来、张子三等据徐叛乱,明洪武间得以平息,从此沿海一带一派太平、安乐。后取“海疆安宁”之意而改名海安。
前山镇
前山镇辖境于明清时属积善乡。清乾隆八年(1743年)始建于前山圩,该圩靠近前山村,村处山丘前,故得名。民国20年(1931年)8月置前山镇。
锦和镇
锦和镇的锦囊圩,原称新安村。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此兴建“锦囊卫所”,后易名为锦囊。明、清时期,此地隶属徐闻县积善乡。民国初年沿清制,民国20年 (1931年)设立锦囊镇,“锦和”原为锦囊与和安的合称。
西连镇
西连镇形成于民国2年(1913年),初名新市圩。民国初年改名西连,意示在县境最西端。
角尾乡
此地因角尾乡地形似一支角伸向大海,故称为角尾,而最南端称为沼尾角。
城北乡
城北乡,明清时期属太平乡。因辖区在徐闻县城北面,故称城北乡。
因神话与传说而得名的乡镇
新寮镇
新寮圩形成于清末。相传明前,今新寮镇辖地为荒岛,明初始有福建省莆田人漂泊到此岛上,以浅海捕捞为生,搭棚盖草寮定居,故称新寮岛。
龙塘镇
龙塘圩形成于明朝,相传此地有一大池塘,长年不涸,塘中出蛟龙,故称龙塘。
曲界镇
曲界圩,形成于清初。集圩住户中,外地人居多,故称为“客界”(一说“客街”)。相传清代锦囊圩一书生要到雷州府应考,爬山涉水走了一天才赶到客界圩,一打听才知道考期已过,他十分失望,在店铺墙上写道:“曲水曲山,曲曲前途到曲界。”这是出句,尚缺下联。第二天一高州人到此卖艺终于信口对上:“高才高德,高高武艺在高州。”此事广传,由此“曲界”代替了“客界”(雷州话:客与曲同音),故得名曲界。
迈陈镇
迈陈镇,形成于清康熙年间。原称蒙松,即多细雨之意。相传清顺年间,有一商人陈兆明从福建莆田移居此地开商店,邻近村民也相继到陈家店经商,生意颇兴隆,接着外地商人和附近农民也到这里集居,便逐渐形成集贸中心。以向陈家靠拢迈进之意,更名为迈陈圩。附近一村为陈姓世居,称迈陈村,(一说,壮语“迈”为村意,迈陈即陈姓之村)。
外罗镇
外罗的得名据传有二说:一说为明洪武年间为防倭寇和海贼在本港的西北部修筑锦囊所城(今锦和城内村,尚存城墙遗址)。沿海边地广设烟墩或烟楼,设锣报警,城外为外锣,后由“外锣”讹成“外罗”。另一说为成埠前,荒无人烟,遍地荆棘野麻因称之为“麻罗”或“麻罗湾”。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仍有“麻罗湾”之称,后由“麻罗”讹为“外罗”。
PS
另还有下洋镇和南山镇小编找了老半天都找不到地名来源资料和记录,故没有写进文中。
徐闻本土文化传播公众号
VX:1335650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