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约稿电话时,我正在写另外一篇文章,放下电话,我关掉了正在写作的页面。
此时此刻,女儿正在进行中招二模考试,如果她知道,她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时候,她的妈妈正在家写一篇和她有关的文章,小脸上会不会洋溢出一丝的骄傲呢?我想一定会的。
有朋友问我:“你是不是没太操心过孩子的学习啊?”
我说:“是的。”
她又问:“那你女儿学习还挺好的,是怎么做到的?”
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也许,孩子学习好不好和父母操多大心没有直接关系吧!比起把所有心思都花在孩子身上的妈妈,我算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了。
初二年级之前,没给孩子报过辅导班;
除了学校的作业,没给孩子增加过额外作业;
晚上我不知道孩子写作业到几点,因为我早已进入了梦乡;
为了全家一起出去玩,甚至怂恿过孩子干脆不写作业了。
面对身边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的妈妈,我曾经很为自己的行为汗颜。
所以,进入初三年级,当女儿要求报辅导班时,我高兴得不得了,她一向抵触各种课外辅导班,这次她竟然主动要求报,我当然爽快地答应了。她平时住校,周六中午回来,一天半的时间,除了完成家庭作业还要上六个小时的一对一辅导,我担心她吃不消,但她乐此不疲,成绩自然也大幅提升。
现在,女儿正处于中考前的冲刺阶段,她按照自己的节奏复习迎考,又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目标学校,心态平稳,学习劲头十足。而我除了做好后勤保障,也没有太多的担心和焦虑。
最近和女儿的一次对话,似乎为朋友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妈妈,我给我同学说你考上研究生了。”
“是吗,你同学怎么说的?”
“同学说,你妈妈真厉害,还说你和别的家长不一样呢。”
…..
“妈妈,我也要考个好高中,我们一起到达人生的顶峰,哦,不,离顶峰还远呢,哈哈。”
“嗯,我们走好现在的每一步,都是为走好下一步做准备,一步一步来,我们一起往前走,一定能到达顶峰的。”
“嗯,好的。”
回想起这些年来,在业余时间,我一直没停止过学习。
女儿五岁时,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当时经常带着她去听课,小小年纪的她或盯着老师听,或自己画画,竟也能把半天的课坚持下来。
我们家里最常见的情景是:女儿在房间写作业,我在客厅学习网络课程或看书,她出来拿东西时,我们相视一笑,然后继续回到各自的学习中去。
我去年10月份开始复习考研,每个周末,都是我和女儿一起学习的时间,我向女儿请教英语语法,女儿向我提问英语单词,我们交流对时政的看法,讨论考试技巧。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仿佛不是隔着二十几年的母女,而是并肩作战的同窗。
女儿上的寄宿学校,我们平时相处较少,周末她忙于写作业或上辅导班,而我有时要上班,能坐在一起谈心的时间不多。所以我非常重视接送她上下学的这段时间,从家到学校开车需要20多分钟,对我们来说,是最轻松幸福的亲子时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一定会亲自接送。
回家的路上,她给我讲这一周的收获、见闻、感想、开心的或烦恼的事情,我欣喜于她的成长,分享她的欢乐,分担她的烦恼,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点。而我,也会向她汇报我这一周的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等。送她上学的路上,我给她一些必要的交待,对一些问题给予适当的提醒,我也会把这一周的安排简单地给她说一下,如果有特别的事情,也会让她知道。最后要特别告诉她,“如果有什么事情记得给我打电话”
父母和孩子相处,不在量而在于质。就是每周这四五十多分钟的相处,我们的收获至少有以下三点,如果着眼长远,其影响也许不仅仅是这些。
一、父母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亲子双方要了解彼此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有问题及时疏通,及时解决,预防大于治疗。我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小来访者,无一例外不是父母疏于管理,缺少亲子沟通造成的,孩子的问题日积月累,问题发生了质变,孩子“病了”,家长才重视起来,这时,即使咨询师的帮助,也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对家长和孩子的成长来说无异于一场劫难。
二、父母要让孩子安心。孩子也要了解她不在家的时候,父母在家做些什么?曾经有个高一的小来访者,因为厌学,已经休学在家,她说她在学校时,总是控制不住地操心家里的父母是不是正在吵架?是不是要去离婚?人在学校,心却在家里,那我干脆“生病”吧,上不了学,就可以天天在家看着父母了。孩子被送来治疗,但生病的真的是孩子吗?如果孩子知道父母在努力工作,好好生活,那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三、孩子需要被父母看见。看见即存在,看见才安全,就像夜间行驶的汽车要开灯一样。但这里的看见包含更深的含义,它不仅仅是看到了孩子这个实体,更是看到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它让孩子感到父母对她的尊重、懂得、理解、共情和抚慰,这对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信非常重要。被看见,也让孩子知道,不论发生什么,父母都是她的后盾和保障,让孩子无后顾之忧,她才能心无旁骛,安心学习,才能把能量投注到外界,开疆拓土,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探索。
“妈妈,这周看了多少书啊?”,“妈妈,加油啊!”这是每个周末接送她见面后和分别时的第一句问候和最后一句叮嘱。这问候和叮嘱,是满满的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在各自的轨道上努力着,不断收获着喜悦和希望。
都说考研不易,考研辛苦,但对我来说,并没有觉得多苦多难,也许是因为这一路有女儿的鼓励和陪伴吧!
记得在等待分数线的那段日子,女儿和我一样每天都期盼着、忐忑着。
终于有一天,我说:“哇,分数线出来了。”
女儿说:“妈妈,赶紧给我看看,清华大学美术系分数线是多少?”
我说:“宝贝,你要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吗?”
女儿说:“是啊,是考啊!”
…..
我想,若不是她和妈妈一起经历了这场考研,十三四岁的孩子也许还不知道考研是怎么回事,而现在,它就像船的锚桩一样,早早地在她心里锚定了一个方向,她很可能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也可能会选择其他的方向,但我相信,有目标的孩子心中就有力量,她不会半途而废,也不会偏离了航向。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蓄势待发的种子,家庭提供的应该不仅仅是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更要给孩子营造安全丰饶的心理环境。而后者,靠的则是父母良好的言行、积极的人生态度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是个爱读书的人,孩子也不会怠慢学习。
如果你耐心地帮孩子解答过问题,孩子也会乐于向你打开心扉。
如果你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孩子也不会抱怨学习是件苦差事。
有位教育家说过:一流的父母是榜样,二流的父母是教练,三流的父母是保姆。
孩子的眼睛就像台摄像机,他会记录下父母的一言一行,并内化到自己的心里面,成为他日后言行举止的模板。所以我们看到,大多孩子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和他们的父母如出一辙。
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有问题的父母或有问题的家庭教育方式。但很多父母会把问题归咎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的问题和自己没有关系,到处寻求帮助,想把孩子整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就相当于,生病的是父母,吃药的却是孩子。其实,教育好孩子的灵丹妙药就在自己身上,你改变了,孩子也就改变了。
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育人先育已,正人先正已,做好父母,才能养好孩子,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文章即将收尾时,已是下午五点,我停下打字的双手,拿起手机,看到了家长群里发的2018年中招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和答案。一个问题在心中掠过,“孩子考得怎么样呢?”我也是个妈妈,普通而世俗。
作者:王薇芳,简一心理创始人、二级咨询师,壹心理认证咨询师,心理学研究生在读。在婚姻家庭、恋爱择偶、亲密关系、个人成长、青少年厌学、情绪行为障碍、青春期困惑等方面有独到的咨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