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熊孩子”吓到了吗?特别是那些可怕的男孩子们……
是不是常常和孩子说:“你要乖,你要听话。听话我们就爱你。”
不是说好无条件的爱吗?
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前者就是无条件的爱;后者,是找到兴趣、热爱、真正天赋使命吧。
可是,我也常常问自己:爱和自由的边界究竟在哪儿?
1、抢玩具的熊孩子
今年,是我们家庭性质发生变化的第一个新年。妈妈这边的亲戚都怕我们太冷清,在小年的时候都来我家团聚,儿子添添很开心很兴奋,和弟弟打闹,叫喊,嬉戏。
弟弟想玩什么,他就去抢;谁抱了弟弟,他也冲上去,让谁抱抱;你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大喊大叫歇斯底里。完全就是一个“熊孩子”的样子。
我蹲下来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做呢?你有怎样的需要要被满足?”
他嘻嘻哈哈的并不答话。
“来弟弟,看中哥哥什么玩具,就让他送给你,他不送给你,就是小气!”某位长辈逗着两个孩子,大家都想嘻嘻的看添添会有什么反应?
“不可以!没有东西可以给他!”添添果然就是坐实了是个“小气的孩子”。
我悄悄的把长辈拉到一边,跟他说这样不好:孩子会觉得弟弟就是来抢他东西的,产生不友好和防卫。而且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他的,他自然有定夺的权利。我们不要这样逗他。长辈亲戚觉得我说的还是有理的,可是他们依然觉得我宠。
的确,我给予的自由和爱,不打不惩罚,并没有让他变成一个“好带”的孩子。
2、不借凳子的“没教养”
前几天对门邻居的阿姨,不小心锁住了钥匙,坐在外面台阶上等家里人为她来开门。天天外公看到后拿家里凳子给他坐,却受到了添添强烈的阻止:“不可以!不可以!这个凳子不借给她。”他当着那位阿姨的面 拉着外公的手,一定不允许外公把凳子拿出去。
外公的脸一下子就黑了:这的确太尴尬了,太不讲道理了,这孩子太无理取闹了,真是没教养!
我回家后,依然黑着脸的父亲让儿子向我承认今天做了什么错事。我听完以后问小添添:你为什么要要这样做呢?他低着脑袋喃喃自语说:“我觉得凳子拿出去下面会脏掉,外面的地很脏,再拿进来就脏掉了,外婆拖地很辛苦的……”
这下外婆感动得不行,外公也一下子释然。
是啊,我们有多少时候是没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也没有这份心情去探究孩子那些让我们家长“丢面子”行为背后真正的心理?
“12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道德感的。幼年期孩子把规则变成内在秩序,再转化成道德、和自律,而不是成人社会的道德律令。”
--孙瑞雪《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3、“任何时候都不去奶奶家吃饭。”
我发誓我们家从来没有在他面前说过任何人的坏话,连讨论都使用了代号。
生日的时候他爸爸给他买了最想要的礼物--挖掘机,想引诱他去奶奶家,他果断拒绝,选择不要礼物;过年也接到了他爸的电话,说想接他去奶奶家过年。五岁的他依然不肯去。
我也想不到,奶奶当时生气对他说了一两句不要他的话,却让他记到如今。
离婚后,添添第一次回奶奶家,却马上回来了,还拿回了他的所有东西。儿子回来,像没事儿一样玩,我们问他怎么了,一阵嘻哈的回避。后来,他晚上很困的时候唱了一首歌:“爷爷不要我呀,奶奶不要我,外公外婆喜欢我啦啦啦啦,大家都喜欢我!”
最终我也知道,奶奶当面跟添添说说:“你走吧,我们不要你了,我们再也不会来接你了。”
小小的他记得至今。
当时我就泪奔了,这一份缺失,也许儿子要终其一生去找寻,但,这也是他的人生课题。
请不要对孩子胡乱说话,乱发脾气。
4、自由是天性,但不等于没教养
我们都希望自己孩子以后是位知书达理、进退有度的人。即使爱和自由,“规矩”是必须要建立的。
但添妈认为常见的对“中国式家教”、“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解有时候是被扭曲了:树立父母绝对的权威感,父亲或母亲说的都是对的,要百分之百的遵守。
定好了规矩就必须去遵守。
孩子哭不是妥协的理由。这点上添妈是比较狠心的,添添哭闹,我都会明确的告诉他:你可以哭,你可以表达你的情绪和不满。但是这件事是你做错了,而且妈妈已经明确告诉你了,你还是要做,现在必须接受惩罚。你哭完再受罚也是可以的!
但除了打之外,也有温和的惩罚孩子方法:
1、“Time Out” 和 “Time Limit”:“独处”和“限时”
Time Out:小孩子做错事你要惩罚,可以限定个范围,让他只能一个人呆在这个范围里。他如果一旦出来就重新开始计时,时间是按照他几岁罚几分钟。
Time Limit:再玩五分钟就回家!不管他如何哭闹扯着他就走,即便他乱踢乱蹬哭成泪人也不理会。2-3次后,任何事都结束的很干脆!
心理学的朋友说:是训练马戏团的动物的。但孩子小的时候讲道理效果不好,他们的本能方面强于社会方面。所以一些动物的方式非常有效。
通过 time out, 可以让孩子冷静下来,冷静是发现自己错了的一个先决条件(这条也适用于成人)。time limit 是规矩,只要大人树立和维护这个规矩,小孩儿就会跟着走的。
2、让他自己承担结果。比如不好好吃饭就不吃,自己饿肚子直到下一餐;早上赖床来不及,就让他穿着睡衣去幼儿园;3岁多了还尿湿裤子,就让他自己换裤子.
“只有孩子所形成的所有一切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才能沉淀下来组成孩子的人生。”
-蒙特梭利。
5、给孩子,给自己一点时间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约束和惩罚孩子,而是父母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家长的自我管理,包括对自己的目标、欲望、时间、精力和言行的管理。”
-- 新浪评年度“中国榜样家长”王人平
年底梳理了下自己当妈这几年的感受。复盘的结果居然发现是:我本人几乎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不甘心,什么都想做。
作为职场妈妈,上班下班加班,陪伴的时间很有限。
好不容易周末,儿子拥有我的24小时,自然是粘我,午睡也不肯睡。我却总期盼着他快点睡着:我就可以去看育儿书,然后更好的教育他。惊觉自己的可笑: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实操吗?为何不能好好享受这陪伴的乐趣,在与儿子相处中更多耐心一点点,引导他、陪伴好他?这不才是我现在最重要的事吗?
长久以来,是自责是我巨大的内耗。学习心理学之后,我才知道,当我们被其他的生活小困扰已经弄得精疲力竭的时候,是非常容易被一些小事引爆。
“谁会受伤更严重,谁的需求更强烈?先去做你必须做的事,再倾听孩子。”
-- 《PET父母效能训练》
要倾听孩子,但也要倾听自己是否有那样的倾听的心情?如果真的心情不好那我们要找出:谁的需要迫切需要被满足?如果是你自己,那就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去照顾孩子。
学习心理学2、3年了,我却依然常常也控制不好自己的怒气,我相信:在孩子身上发泄是因为我们无法延迟满足自己。这是最容易最简单的方法了,用我们的大于孩子们的力量迅速的获得平衡。目前我的功力只学会对他表达我的需要:
“妈妈现在很生气;
你这么做我觉得很难过;
我现在真的很累了,
我需要休息;我可能要打你了!”
这些话还是真的有用的。至少他知道我为什么对他发了脾气,而不是毫无预告的火山爆发。有些孩子挨了揍,却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从而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否定自己,这就不好了。
当人的语言、行为、思维三者合一时,这个人才是稳定的、有力量的、有自我的。
------孙瑞雪
可是,我这样的养育方式,常常受到家人、长辈、朋友的质疑:
“太宠,没规矩。
不能什么事情都让他算了算。
该打的时候还是要打!
家里不能什么人都不怕,要让他害怕你才会听话!”
最近一位女警官关于犯罪和教养的视频很火,她说如果小的时候不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他长大了可能用死亡来威胁你。希望我的孩子拥有恰如其分的自尊、拥有反脆弱,无论人生遇到什么事情都有勇气去征服星辰大海。
孩子,我们一起进步和成长吧!
-你最希望孩子拥有什么呢?
-独立思考、欣赏自己,强大的人格、心理力量,和完善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