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重读旧书——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分类翻译成白话,稍作充盈,每日一更,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交流。“狐仙集”已整理完毕,目前正在整理的是“鬼话连篇”,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苏摩巫,必互关,谢谢。】
爱堂先生说,他听说有一位老学究在夜里赶路,忽然遇到了他死去的朋友。
老学究性情刚直,也不害怕,便问亡友:“您要上哪儿去?”
亡友答:“我在阴间当差,到南村去勾魂摄魄,正巧与你同路。”
于是两人一起走,到了一间破房子前,鬼说:“这是文人的家。”
老学究问他是如何知道的。
鬼说:“一般人在白天都忙于生计,以致掩盖了本来性灵。只有到了睡着时,什么也不想,元神才清朗明澈,心中所读过的书,字字都射出光芒,透过人的全身窍孔照射出来。那样子飘飘渺渺、五彩斑斓,灿烂如锦绣。学问像郑玄、孔颖达,文章像屈原、宋玉、班超、司马迁等人,所发出的光芒直冲云霄,与星星、月亮争辉。比他们略低的,光芒有几张高,再低的,有几尺高,依次递减。最次的人也有一点儿微弱的光,像一盏小油灯,能照见门窗。这种光芒人看不到,只有鬼神能看见。这间破屋上的光芒高达七八尺,因而我知道这是文人的家。”
老学究问:“我读了一辈子书,睡着时光芒有多高?”
鬼欲言又止,沉吟了好久才说:“昨天路过你的私塾,你正在午睡。我看见你胸中有一部高头讲章、五六百篇墨卷、七八十篇经文、三四十篇策略,字字都化成黑烟,笼罩在屋顶上。那些学生的朗读声,好似笼罩在浓云迷雾之中。实在看不到一丝光芒。我不说虚妄不实的话。”
老学究听了非常生气的斥责了鬼,鬼大笑着走了。
【有感】
我有一个朋友,年少时曾跟随一个道家修行的老者学习,他说,他师父曾说过,每一个修行之人身上都有一种光芒,光芒的大小高矮与修行的高低深浅成正比。
与这个故事异曲同工。
这个故事中,如果鬼没有说谎,那么原文中的“胸中所读之书”的涵义就深了,联系前文中所言:“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惟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澈”,可以推断出“所读之书”,不仅仅是读过多少书,而是读了很多书,懂得了很多道理,将其道理贯彻于行住坐卧,同时又不被世俗之事乱了心神,保持心的纯净,才会发出灵台清明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