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老师讲《尚书.伊训》部分,讲到了“冢宰”一词。看到“冢”字,突然想起以前的学生李珺涵写错别字的事。
当年,李珺涵是我班的一个胖乎乎的男生,衣服整天穿戴不整齐。他智商挺高,也有礼貌,但人极懒。上课,他爱抢着回答问题,回回说到点子上,交流时,他也很积极。总之,嘴上的功夫,他极好,可是一落实到写上,就完了。小组长很少能捞着检查他的作业,他经常性的借口就是忘带了。偶尔拿来,也是没写完。很聪明的孩子,书写习惯很不好,写的字烂烂糟糟,还净错别字。给他纠正过多少次,都没用,毕竟只听听不去写,还是巩固不了,好脑袋瓜不如烂铅笔头吗。各种办法都用了,我也实在是拿他没办法了。
一次作文中,他写“放学就回家了”,可是他把“家”头上的点写没了,下面“豕”中反倒多了一点。我一看,气笑了,虽然这俩字只是点的位置不一样,可是意思上这是多大的区别啊!于是我把他叫过来,让他仔细看看他写的“冢”字,问他到底认不认识这个字?他看了看,摇了摇头。我告诉他这个字念“肿”的音,是“坟”的意思。我说:“‘家’是活人住的地方,‘冢’是死人住的地方。你看看你写的,头都掉了,埋到下面去了,家变成坟了。你每天放了学就回到坟里去吗?”
我这么一解释,他哭了,向我保证,以后不这么偷懒了,一定好好写字。
的确,从那以后,李珺涵改了不少,虽然没有他保证的那么好,但毕竟写作业的时候多了,书写也尽量认真,写错别字不那么厉害了。
现在想想那时候对“家”和“冢”的解释,虽不那么准确,但让他认识到写错字错到点子上,也很可怕的。
这次听薛老师讲解“冢”字,才明白“冢”字里面的一点是“豕”的腿被捆住的意思。
从薛老师的讲解中,我也终于明白了“冢宰”为什么被称为百官之长。原来“豕”还有大的意思,“冢宰”就是大宰。
从薛老师的讲解中,我也大体明白了“家”字是怎么来的。
至于“冢”还有“嫡亲的”这一解释,则是第一次听说。
如果不听老师讲课,自己又怎么回去查这些资料。还是逼一逼自己,才能学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