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愉悦是生活的必须品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说清愉悦是什么和不是什么,也就是我们经常喜欢说起的“不忘初心”。
这会儿请允许竹简跑一下题吧,先议论几句这个“不忘初心”的话题。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是忘记初心的,就是说我们经常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想要什么、在说什么,我们本来是想说早上喝牛奶有益于健康的,可说着说着就说拐到了现在的牛奶掺水太多、现在的黑心奶农太多上了,结果是义愤填膺了半天,到底也没搞清楚喝牛奶是否有益于健康。
有人可能会说:我没有跑题啊,掺水牛奶与健康有关啊。
竹简原来也一直以为这样是不跑题的,可最近发现这样的思维路径只是在发牢骚而已,永远也得不出结论,其实还是跑题了。就像我们本来想讨论“开车去北京与坐火车去北京哪种方式更经济和便捷”,结果我们把话题转到路上车坏了怎么办,然后开始抱怨高速公路上没有让人信得过的修车铺,最后只落了个气鼓鼓。
我们少了一个必要的假设,比如“假设牛奶质量是好的”或者“车是不会在路上坏的”。没有这样的假设,谈论的问题就没有边框,就会四处飘移。
现在回到正题上,说说愉悦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吧。
百度百科对愉悦的解释是:欢乐,喜悦,身心放松。这个解释暗含的意思是,愉悦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快感、舒畅和享受,而不是单纯的生理满足。
比如,我们不会说“昨晚睡得真香,很愉悦”,但是我们会说“昨晚做了个美梦,梦里很愉悦”。
人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所以愉悦是不可或缺的。
懂了吗?反正我是懂了。
六十二、愉悦应该是一种感觉,和人性有什么关联吗?
昨天一跑题就说得太多了,今天我们坚决不跑题了。
愉悦是一种感觉,但是这种感觉是不可以拟人性而生的。因此说,真正的愉悦必然是人性的一种愉悦。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所以愉悦应该是舒适的、安详的、轻松的。如蹦极那样的运动,给人带来的不是愉悦,而是刺激,是满足少数人的猎奇心理。所以,蹦极永远是小众的运动。
人性总是离不开恻隐之心的,所以愉悦应该是慈悲的、善良的、平和的。如虐猫虐狗那样的恶行,满足的是少数人的变态心理。这种行为只能是遭人唾弃的。
人性是遵循道理的,所以愉悦应该是符合道德规范而不逾矩的。如损人利己带来的满足,是难以转换成身心放松的。这个我们都有过体会,不必非得说出来。
六十三、愉悦是怎么离不开人文的呢?
众生对人性的底色是有共识的,人文就是对人性的注解和诠释。人性为理,人文是表。所以,愉悦一定是与人文密不可分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句话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句话也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愉悦都是不一样的。
同样是一首动人的歌曲,不同的人听来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打动心弦、泪湿青衫,有的人触动灵魂、恍若出世,有的人也可能麻木不仁、索然无感。
人文的素养越丰厚,生活中感受到的愉悦就越经常、越多样、越隽永。
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旅游,走入大自然中。可是,只有对自然怀着深深的敬畏感,才能在朝阳晚霞、春华秋实和山川河流、花草林木中,享受到灵魂的快乐。
六十四、要什么有什么的生活状态,愉悦也离不开人文吗?
不可否认,有的人看似有着让人羡慕的好运气,生在锦衣玉食的家庭中,长在钟鸣鼎食的环境里,别墅、豪车应有尽有。这种人是容易鄙视人文的,会以为愉悦不过是空气,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享受到。
真的是这样吗?
竹简生在贫寒农家,没有过富豪子弟的切身感受。对人家那种云里雾里的生活状态,就算是有所点评,也未必准确。姑妄说之吧。
竹简觉得,不管物质上如何富有,愉悦这种感受都是与人文密不可分的。因为以小比大、将心比心,竹简见过不少人在达到一个又一个物质追求的目标后,依然找不到心灵的快乐,依然是纠结连连、牢骚不断。
拨开眼前的树叶,真相并不遥远。看看和想想接触过的人,难道不正是如此吗?
六十五、人文的哪些与愉悦有关呢?
有人说:你说得太抽象了,人文这个词太飘忽了,能来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吗?比如,到底是人文的哪些东西能够帮助我们愉悦呢?
好吧,我们今天就说得形象些吧。
悲悯的人文情怀,能使我们少生很多的闷气。悲悯是什么?悲悯就是忘我、无我,能够看穿人人都有的贪欲、嫉妒、浅薄、自我。悲悯不等于赞同,看穿不等于妥协,但是至少我们不会因为想不明白而一口气憋着心里出不来。
平等的人文意识,会让我们找到更多的朋友。每个人都有残缺和卑微,每个人也都有完美和精彩,如果我们能够以平等之心视之、待之、处之,我们的朋友圈就会放大很多。朋友多了,快乐自然就多了。
淡定的人文价值,促使我们感到较多的满足。欲望无止境、满足无尽头,如果没有点儿淡定的功夫,我们每天都会处在惶惶不可终日的狂躁中。
自乐的人文境界,帮助我们驱走常有的寂寞。谁也不可能永远不落单,谁也不可能时时有人陪,寂寞总是难免的,孤独总是常在的。有了怡然自乐的境界,我们就不至于在寂寞中抓狂了。
六十六、我有过不去的闹心事,人文还能帮着我愉悦吗?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很具体、很刚性、很艰难的坡和坎,过不去就会有损失、有麻烦、有烦恼,而要想过去又不是那么容易,不是说一句话的事情,也不是是否能想得开的事情。比如,老人有病的需要住院,孩子到龄了需要上学,该给员工发工资了账上没钱,等等。
在这些很具体、很刚性、很艰难的坡或坎面前,空说人文、奢谈境界确实显得比较虚泛、比较苍白、比较无力。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我们只是个有点上进心的凡人。
不过人文并不是束手无策、一丁点儿用都没有的。因为在生活的坡或坎面前,我们肯定会着急、纠结、沮丧,可是一味的着急、纠结、沮丧又有什么用呢?不仅没用,而且有的是副作用,是让坡更陡、坎更高的副作用,还是让我们损失更大、麻烦更多、烦恼更深的副作用。这会儿只能能自救,而要自救就只能靠人文。
人文至少可以让我们看懂、看准、看开,不是吗?在这个说法上有人不赞同吗?
竹简以为,至少多数人应该是赞同的。
六十七、我每天都很拉风,难道还不是愉悦吗?
拉风是个形容词,因行为表现出酷、时尚、出色、前卫、性感……,等等,而有“抢眼”等意思,
有人命好,有拉风的资本,我们应该表示羡慕。
有人真酷,经常有拉风的机会,我们可以给个“赞”!
有人在拉风中很爽,我们能够理解,坚决不吐槽。
但是,竹简还是忍不住想问几句:拉风真的给你带来的是愉悦吗?你能每天24小时都靠拉风活着吗?你确定能够一辈子都有拉风的资本吗?当浮华散去、韶华逝去,曲终人散、独守青灯的时候,拉风带给你的爽能保持多久呢?
偶尔享受一下拉风,不是不可以,而且是非常很可以。人吗,都有虚荣心和表现欲,都喜欢扮演聚光灯下的主角儿,有几个精彩的瞬间是挺提劲的。不过,拉风这个东西带来的是刺激而不是愉悦,上不得瘾,上瘾了就要出问题了。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拉风有点想心理上的毒品,对拉风上瘾就是心理上的毒瘾。
六十八、我们经常把哪些东西错当成愉悦呢?
除了昨天谈到的拉风,还有一些东西经常被我们错当成愉悦,有必要做一些区分。
满足不是愉悦。无论是生理或心理的满足,都不是愉悦。吃个馒头饱了,肚子不饿了,但未必有什么愉悦的感觉。去朋友家做客,受到了应有的礼遇,满足了我们的尊严感,也不一定就有什么愉悦的感觉。
得意不是愉悦。得意往往来自于一种技能上高人一筹、地位上高人一等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比较而来的,也不是愉悦。在班上考了个第一,和同学们比起来不免得意洋洋,可是你这个班是全年级的垫底班,出了这个班的大门你还是差等生,这种得意又能维持多长时间呢?
放松不是愉悦。放松是压力骤减后的松一口气,是指向非常明确的一种状态,同样不是愉悦。听说公司上午就要宣布裁员的名单了,不知道自己在不在上面,心里一直敲着小鼓。待到名单贴出来,一看没有自己,不禁松了口大气,那一会儿觉得浑身都要瘫掉了。可惜,这种放松的快感很快就会消失的,因为到了下午照样会有这样那样的烦心事出现。
六十九、缺失愉悦的表现是什么呢?
缺失了愉悦,我们整个的生活状态就会少点什么,虽然有时我们感觉不到,但缺失是确实存在的。
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呢?
第一种表现是“常戚戚”,总有一种不安生、不踏实的感觉,可为什么不安生、不踏实,却说不清楚、到不明白。
第二种表现是“闲不住”,总得依靠外力来填充自己的心灵,打发自己的时光。所以就不免凑热闹、瞎折腾,一天忙下来脑子里面一盆浆糊。
第三种表现是“拿不准”,不是拿不准什么具体事情,而是拿不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样的状况,高兴就是一会儿,多数时候是热闹了也烦,安静了也烦,总之是个烦。
七十、为了愉悦,我们需要怎样增加人文的厚度呢?
为了愉悦,就是为了我们自己,就是为了我们既宝贵又短暂的人生多一些快乐。
人文厚度增加一分,愉悦就能加高一厘。
这个问题上,竹简开不出灵丹妙药,还是有几句自我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吧。
人是靠自己活出来的,人生是靠自我创造出来的,人文就是人的文化品质,比颜值、财富、地位都可靠。
众生的世界很大,个人的世界很小,如果把人文的果园打理好,总是能收获几个果子的。
活着确实很艰难,活着也可能很简单,如果把人生的目标定位到能看到明天早上的太阳,烦恼会少很多的。
想开很重要、很必要,想开的基础就是人文,人文的实质就是修心,修心的要义在于悲悯,悲悯的受益者正是自己。
对于人文的神奇,信不信由你,你信与不信,人文都在那里。
一念如恒、坚持不缀,一路苦雨,终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