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洪荒之力”
文/杨庆瑞
1
奥运会进行中,中国女游泳选手傅园慧面对电视镜头一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立刻在各种媒体上疯传,仿佛无孔不入,一下子就渗透到了我们身边了,真是神速啊!
当大家都在开玩笑,如果你不知道“洪荒之力”的时候一脸懵查查的站在那里,都不好意思,好像是被这个世界抛弃了,已经落伍了。
亲眼看到一位小姑娘,自己对着几个朋友在讲“洪荒之力”,说完自己笑得前仰后合,然后看到朋友们一脸懵懂,忙解释这个词的出处,当朋友理解了的时候,笑点已经过去,最后自己尴尬收场。
2
网络热词已经是相当的多了,而且在以飞快的速度增加。
在年轻人之间流传开的“然并卵”、“上交国”、“城会玩”等词。这类的单字组合无法真正说是词汇,但是又来了,而且在网上流传,受众不少,真正的意义,与字面又相差太远。就是明天接触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这类的词汇都不见得能通,要想在朋友圈里用,而且是当面用,就要小心啦,要考虑到对方是否能理解接受呢!
在家乡,如果是说别人愣头愣脑,可能会说他:“你250啊!”后来简称为“你二啊!”这样的话,放在有这种文化背景的地方,当然是没问题。但是如果你用错了地方,就等着看自己的笑话吧!
有一个朋友,来自北方,当他跟岭南的一位朋友争论的时候,忍不住就说了一句:“你是不是二啊?”那位朋友竟然一本正经的说:“我不是二,我是老大哎!”争吵的场面立刻充满了喜感。
艾玛,这天没法聊了。
3
说一些时下的流行词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你拿这些流行词汇对着谁说。当别人不理解的时候,你能不能以正常的方法解释和铺垫。
掌握一个新的词汇,一门新的学问,一种新的技艺,当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脱离了最基本的东西,一步跨到所谓的新鲜事物哪里,这往往在与人沟通与交流的时候,出现脱节的问题。
因为你自己明白了,别人不能明白,这样势必出现问题。你知道的信息,如果不能转换成别人知道的信息,沟通就成问题。如果你掌握了一个新鲜的东西,想作为幽默的段子说给大家听,就要让人家知道这个幽默点在哪里。否则你看到的就是一张张蒙查查的脸,别人无法理解。你所谓的高大上、新奇美,无法传达出去,也只能尴尬收场。
4
记得我们听相声,讲笑话,相声演员在包袱抛出之前,都要进行铺垫一番,讲解一番。这样说出他要讲的笑料才能让人感到比较幽默,比较好笑。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直接抖包袱,就让人觉得不知所谓,根本无法造成笑点,无法让人理解,相声也就没了意思。
所以说相声的人,讲笑话的人,演讲的人,还有展现出幽默特质的人,通常他们与人展现幽默的一面,都是有一个铺垫的。
这样沟通顺畅,也达到了沟通目的。
5
见过一位演讲者当着4000多人的大会场进行演讲,来介绍外地大好形势。到时的听众主要是当地的民众,有务农的,有基层工人,也有放羊的。针对普通的民众讲话,就要注意使用的语言,如果是说的文绉绉,大家就不爱听了,再如果你加上一些外文,那就更不用说了。除非加上的是老电影里常听到的台词,否则很难引起共鸣。
但是这位演讲者是因为出过国、喝过洋墨水的,当他面对这些听众的时候,用了些当时新流行的词汇,时尚嘛!但是听众有点懵。后来最令听众郁闷的是,他说了一句长长的英文,讲的时候,听众就懵了,台上讲,台下已经是交头接耳了。当他讲完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大家对他翻译的内容已经不感兴趣了。进而,好多人就在底下私语,起哄,慢慢交头接耳,聊天谈话。再后来,觉得他讲的东西,很没意思,有人开始散去。当演讲者最后,整个会场竟然撤了一大半。虽然有人控制会场,但是号称出去撒尿的人,根本没打算返回来。
6
使用新词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铺垫,没有让对方接受,没有制造一个好的环境,去迎合听众。
新词汇既然流传开了,当然可以用,不是不能沟通,是缺少了铺垫,沟通的效果也就没了。就像这么火的“洪荒之力”,别人没有理解背景的情况下,听到它,也就一个词而已。如果都懂,那才能成为大家共同的“热词儿”!
写这段我也算用了洪荒之力啦!希望没有白费这个词哈!
我是杨庆瑞,希望未来遇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