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载体,我们要将穿越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挖掘好、运用好,让它在薪火相传、家喻户晓、推陈出新中“惊艳全场”。
传承与弘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薪火相传中融入“血脉”。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无论是当代汉字与“甲骨文”端然形象的一脉相承,还是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薪火相传,亦或是“仁义礼智信”价值观念的古为今用……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激励改变着我们一代代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我们要赓续价值观念,重视传统文化节日、风俗习惯、思想信仰,用好知识体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久久不息。
挖掘与宣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在家喻户晓中放出 “光彩”。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遗迹、传说故事、民间风俗、文学艺术……一大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存广袤大地,如果不及时挖掘,“宝藏”就只能束之高阁、深藏堂馆,仅止于少数人叹赏。我们要加大对文化“宝藏”的挖掘、宣传和研究力度,做好建档挂牌、规划保护区等工作;应重视本土文化艺人的挖掘和保护,让拥有“一技之长”的人脱颖而出;要定期开设培训班,培养一批爱好者、传承者,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香火”不灭。
创新与运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树”在推陈出新中长出“新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如果国宝会说话》……这些年,一部部优秀文化作品成为时尚前卫、令人追捧的“潮品”。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新潮与古风古韵相互碰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结,探索创造出更多接地气、聚人气、凝正气的文化产品,让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依旧“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