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面对死亡,是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亲爱的爷爷去世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和爷爷在一起的那些温暖时光,依然历历在目......
六岁那年,爸妈准备把我再次送到外婆家时,已年近八旬的爷爷拉着我的小手,坚持要把我留在身边,我看到爷爷那花白的长胡子也跟着一抖一抖地在说话:“有爷爷在呢,我的孙女我来带。”
爸妈没在家,爷爷本来是跟着叔叔婶婶一起住的,因为我的到来,叔叔婶婶吵架了,爷爷独自带着我住进了我家的小屋里。
夏天很热,爷爷就拿着那把老蒲扇在我头上一直摇;我总嫌弃爷爷做的菜,到第二餐老会有蚂蚁,爷爷就会再去给我重新做个新菜,他吃那盘有蚂蚁的;每到集日,爷爷就会变着花样买好吃的:豆粉粑,米豆腐,麦芽糖,泡泡糖,葫芦水......还有我喜欢的小人书和小公仔......
我童年的回忆里,带着爷爷的爱,这份爱没有因为爷爷的去世而远离我,而是一直温暖着我……
在孩子一岁三个月时,我成了单亲妈妈。孩子快两岁准备断母乳时,我带着他回了老家。我妈说:“孩子断奶后就放家里我们给你带吧,哪里赚钱多你就去哪里。”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坚持,不管自己去哪里都会把孩子带身边,这是我最大的动力源泉,我说了自己的想法,爸爸半秒钟都没犹豫脱口就说:“好,你去哪我们就去哪帮你看孩子。”
刚回老家,工作不如意,爸爸宽慰我说:“做得不开心就回来,不要委屈自己,回来总有口饭吃的。”
是爸爸这种无条件的爱给了我莫大的前进动力,我能把现在的工作做得很顺手,也在越来越好的道路上前进,一定是要感谢爸爸的。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多么地深远,爱的力量又是多么巨大!我们在黑暗中还能前行,那是因为有爱的支撑呀!
一年前,爸爸检查得了重病,生和死真的就成了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人生课题。不仅仅是我们成人,还有孩子。
爸爸不仅爱着我,还深爱着我的孩子。想起生活中那些温暖的点滴,泪水总会模糊了双眼。
《爷爷变成了幽灵》里有这么一段话:如何让孩子接受亲人的死亡,对于许多父母来说是一件棘手的事。告诉孩子真实的死亡原因,让孩子充分宣泄悲伤并安抚孩子,一起回忆亡者人生经历中的美好时刻,重温彼此的情感,相信孩子能够理解和面对死亡,不再有慌张,恐惧并能放下悲恸。
如何面对死亡,面对亲人的离去?真正要面对的时候,真的挺难。
我想我们首先要放下自己消极的想法,允许自己悲伤,难过,痛苦;
同时我们要懂得我们是为爱而活的,爱才是永恒的,爱的力量不会因为死亡而削弱,而是会永远存在在我们的心里。
我也希望自己,给孩子给亲人留下的是温暖和爱,不管未来我们会去往何方,生活中点滴的爱和温暖永远都在,都会被铭记,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