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用户细分?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已经提到过,进行用户细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提出的,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点:
一是用户需求的异质性。只要存在两个以上的用户,需求就会不同。由于用户需求、欲望及购买行为是多元的,所以用户需求满足呈现差异。
二是企业有限的资源和有效的市场竞争。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单凭自己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满足整个市场的所有需求。因此,企业应该分辨出它能有效为之服务的最具吸引力的细分市场,然后集中企业资源,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以取得和增强竞争优势。
接下来,我们就介绍几种进行用户细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如何进行用户细分?
1. 如果产品的用户是多边的,先根据不同角色分类
多边型的产品,对应单点(如小工具)和单边(某些同好社交应用)的产品,要有至少两种明显差异的用户群体,通常这种产品都具有平台属性。
举例,对于淘宝来说,常见的分法是买家、卖家、第三方服务商、平台方;对于滴滴出行,就可能会分成司机、乘客、平台运营方;对于知乎,可以分为提问者、回答者、吃瓜群众、平台方……这种就是按不同的角色来分类,一般我们会把不同角色作为第一维度来对目标用户进行分类,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场景差异显然巨大。
2. 新人、中间用户和专家
这是按照用户对「产品所在领域的熟悉程度」来分类,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用户分类方法。对于单边的用户角色,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分法,我建议用这个方法保底,毕竟新人和专家的需求场景差异巨大,前者希望「简单易用易上手」,后者期待「稳定可靠性能高」。
比如QQ音乐,对于听歌的用户来说,如果是新人,他可能需要最热的榜单、通过场景自动选歌,对于专家用户,他可能会去搜某一张专辑,或者搜某位歌手。
3. 根据人口统计信息
人口统计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所在地、消费水平等。这个方法要慎用,要避免人口统计信息和产品关系不大的情况(比如按照不同职业来区分打车用户,就没什么逻辑),这样划分成的几类用户,需求场景差异往往不是很明显。
举两个正确的例子。银行各种级别的信用卡,是按照资产、收入、消费水平来分的;乐高的玩具,是按照年龄——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常规智力水平区分的。
4. 根据产品的业务场景
比如,做企业服务,可以按照用户(公司)的阶段分为种子轮、天使轮、A、B、C……PreIPO、已上市等;
做培训的,可以按照互联网、IT、快消、生产制造等行业划分,产品、运营、技术、管理等不同岗位划分;
做航旅的,可以按照用户累积里程分为普通、银卡、金卡、铂金;
做社区的,经常分为原创内容的PGC写手、加工内容的(点赞、转发等)积极分子、纯消费内容的浏览型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