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助,教书即将三十年了。到现在为止,在自己和每一届学生的课堂上,基本上运用的非常娴熟,而且我的每一届孩子们也从来没有过狭隘的思想:不愿意给班级内其他的孩子讲解题目,怕其他的孩子超过自己。这就是我们班级小组化管理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目前的现状。
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我所教班级的数学课,孩子们课后来问我数学题的时候,我一个人给那些学习积极性高的孩子们一道一道耐心地讲解数学题,并且有时一个问题自己重复地给不同的孩子讲解。当时我就想:“班级里应该还有一些有问题又想问,但不好意思找老师问的孩子,也还有一些有问题内心自卑心极强,干脆就不问的孩子,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既能照顾到方方面面有问题可问的学生,又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效率呢?”
后来我在班级里给孩子们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学习理念。教学相长是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原则之一。它是《学记》中提出的一种思想,本指学生之间相互教和学,是教授者和学习者相互促进的过程。现在已演绎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的过程。我想把《学记》中“教学相长”中最初的思想,学生之间的相互教与学,用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还原到我和我孩子们的数学课堂中。
因此,班级内的孩子们在“教学相长”思想的引领下,开始了班级内“小组互助学习”。实践一段时间后,我感觉,在课堂上我是最清闲的一个人,孩子们有疑问来请教的时候,半路上就被班级内有些优秀生给“截”走了,并且主动地说:“我来给你讲解。”我就只好开心地站在旁边,“欣赏”着孩子们的“互助学习”。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孩子突然跑到我办公室,委屈地说:“老师,瑞把某一道题故意给我讲错。”
“真的,还有这样的事情?”我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
“你怎么知道瑞给你讲解的是错的?”我带着半信半疑的语气问。
“老师,我原来还真的不知道瑞给我讲解的是错的,今天我们班级最优秀的杰在给另外的一个学生讲解同一道题的时候,我就站在旁边听,听完之后才明白的。”这个孩子气愤中带着肯定说。
“也许是瑞自己对这一道题理解的不对。”我劝解着心中有怒气的孩子。
“没有十分的把握,我怎么会来老师这里‘告状’呢?”孩子气冲冲地说。
“他的同桌告诉我的,说瑞亲口告诉他,怕给我讲解会了,我会超过他。”孩子继续诉说着心中的委屈。
“我知道了,看来瑞是没有真正的理解‘教学相长’这一学习思想。”我基本也认定地说。
“你先回去,如果这一道题目理解的还不太好,换一个人请教或者老师亲自给你讲解都可以。”我安慰着这个孩子说。
“题目我是理解了,只是气愤瑞的这一种做法。”这个孩子说。
“这件事情我会在恰当的时候,合理地教育瑞的。”我继续安慰这个孩子。
这个孩子走后,我侧面调查了一下,这个孩子反应的事实基本属实。瑞不仅仅给这一个孩子讲错过,班级内也有其他的孩子“受害”过。我准备对这件事情采取“冷处理”。不仅要让瑞明白这样做是错误的,也要让全班的孩子们都知道这样做,“受害”的不仅仅是被接受者,讲解着也同样会被“受害”。
我悄悄地问了一下瑞给这个孩子讲解的是那一道题,发现太巧了。瑞讲解的这一道证明题思路比较特殊,一般能理解的人不在少数,能掌握解题思路的就有点少了。这一部分内容我放置了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后,我专门把瑞讲解错的那一道题,以原题的形式呈现在了章节测试试卷上,考试的结果果然在我的意料之中。其他认真辅导另外学生的孩子们都做对了,甚至有些被辅导的也做对了,在平时大家都认为优秀的学生中,唯独瑞没有做出来,甚至有些做出这一道题的,平时的成绩还不如瑞,这个时候瑞傻眼了。
借着这个基本上在我预料之中的机会,我利用班会课重新解读了“教学相长”对每一个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我告诉孩子们:“这一类型的数学题,如果老师讲解过了,你听懂了,学习到的知识是一个层次的深度;如果你能做出来同类型的练习题,学习就又向深处挖掘了一个层次的深度;如果你能给班级的同学们讲解出来,那学习就又递进了一个层次的深度。”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我们要教人,不但要教人知其然,而且要教人知其所以然。大家是在“教其知其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以及掌握其灵活性的。
紧接着又说,咱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的实质:“本来你课余时间想出去玩,但有人问你数学题或其他学科的问题时,变相地把你的知识巩固加深的时间,帮你找回来,你应该感谢虚心向你请教的学生。当让,反过来说,既然请教的同学有疑问,更应该持一颗感恩之心,态度谦和地向‘小老师’请教。这样的“互助”才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我们祖先所说的“教学相长”应该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吧!
从此以后,这个班级再也没有发生过故意讲错题,这样一种现象。新接的每一届孩子,我都会提前把这个故事在班会课上讲解给孩子们,班级里不但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反而大家“互助学习”运用的越来越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