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的第二次课,今天在19班进行第三遍教学。同样的课程目标,相同的内容,但是由于上课对象的不同,我在每一次的上课中都会进行微调,对课堂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应对进行调整。之前看到关于如何当好妈妈的文章,讲到,如果一个孩子在某方面不够好,一定是家长平时的行为促成的。在师生关系中也有类似,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很调皮,左顾右盼,违反课堂秩序,那一定是老师讲的内容对他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学生的反应是对老师教学最好的反馈,也是对老师教学效果的一次评分。今天在练习折返跑时,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在这个过程中,我设置了比赛环节,四个人为一组,进行接力比赛,每个人完成各自的折返跑训练后,下一个人交接。最后的一组队伍会有惩罚。我刚讲完规则,学生就主动交流起来,相互之间鼓励,说要快一点。我在内容设置上,通过调整距离与往返的次数,保证每一次的练习内容不重复,先从短距离多次数开始,逐渐变化为短距离衔接中距离再衔接长距离。既保证了学生的运动量又增加了趣味性。
我是一名体育老师,但是是一名女体育老师,所以在班级管理的时候,无法表现得像男老师一样威严,有他们那样高大的身材,凶狠的面部表情,可以hold住全场。那我作为一名女体育老师,必须得用我自己的方法管理班级。比如说在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对内在课堂内容的安排和组织上要出彩,要能够通过课堂活动本身去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一点就是建立我特有的教学风格和为师特点,做一个温和的老师,跟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让学生喜欢我,从而让他们从内心底服我,愿意跟随我的步伐,去完成任务。当然,这一点非常难,因为初中生不像成人一样,有足够成熟的心智。有时候跟他讲道理,他不一定能够听懂,就算听懂了,也难免克服自己的惰性。初中生会有自己的想法,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被约束,不喜欢枯燥、难受的训练。那种高强度的训练给人身体的“折磨”让他们越发拒绝体育训练,因为确实很累。一般的初中生缺乏强大的自制力和毅力。没有外界的压力,他们仅凭自我内在的约束力,难以取得质的变化。所以老师必须在关键时刻给他们制定标准提出高要求,并给予一定的强制力,他们才有可能完成。简单来讲就是温柔而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