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页十二 《孩子的成长 妈妈的修行》P56-57页 如何听
【R阅读原文片段】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样听身处问题区的孩子说话呢?
首先,要专注。你要听别人说话,就要有听的样子,而不能一边忙着干自己的事情,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当孩子伤心的时候,父母可以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关心,比如和孩子坐在一起,在孩子不抗拒的情况下握着孩子的小手,倾身向前,保持眼神交流等,这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他知道你是真的关心他,真的想听。
其次,善用被动倾听。比如适时地保持沉默,用简短的语言回应孩子:“嗯”“哦”“这样啊”;或者用引导性的语言:“然后呢?”“你想谈谈吗?”“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再次,适时使用积极倾听。积极倾听的完整句式是“事实加感受”,比如“你磕到膝盖了,很疼”“你想要这个玩具,妈妈却不同意买,这让你感觉很不高兴”。但这不是一个公式,我们可以放松,自然地倾听,也可以只说其中一部分,比如,只倾听孩子的感受:“你觉得很委屈”“你觉得很不高兴”;或者只倾听事实:“你坐在那里玩得正高兴,他就过来抢走了你的玩具”“你在幼儿园一直等爸爸来接,可是别的小朋友都被接走了,爸爸却没来”;
最后,倾听要做到跟随。很多人认为倾听是在引导孩子,其实这是对倾听的误解,真正的倾听是无我的,我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他是怎么想的,因为对于此时的孩子,他需要的是一双耳朵,而不是一张嘴巴。如果孩子真的询问父母的意见时,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而且仅仅只是分享。不要轻易给孩子建议和意见,尤其是不要给身处问题区的孩子建议,因为他是听不进去的。更不要随意评判孩子,因为再多的对和错、好和坏,都没有眼前的孩子重要,我们要信任孩子自己体验人生的能力,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生命过往,我们不可能代替孩子生活,更不可能让孩子一点错都不出就过完整个人生,我们只能知道对我们自己来说什么是最好的,却无法知道对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因为他带着的是不同于我们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他将拥有的是与我们不同的人生轨迹。
I便签: 我们应该怎么样听身处问题区的孩子说话?
1.专注。不要做其它的事情,全身心倾听。适时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让孩感觉被重视和关心。
2.做好被动倾听.如适当地沉默,用简短的语言回应孩子或用引导性的语言让孩子说出他的想法.
3.做到积极倾听.积极倾听的完整句式是“事实加感受”,也可以只说其中一部分.
4.倾听时要跟随。要跟随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大人的想法.如果孩子问你的意见,你才可以分享你的经验.特别是身处问题区的孩子,更不要轻易给他们建议和意见,也不要评判他们,要相信他们自己体验人生的能力.
A1便签:
4月20日晚餐,我吃完饭后在书房看书,突然女儿大声进冲过来向我告状,“妈妈是坏妈妈,我饭没有吃完就给倒掉了”,我当时也与她妈保持一致,同时做自己的事情,并大声训斥“你妈妈做得对,谁叫你吃饭时东跑西跑,不好好吃饭,活该就当饿着”,女儿见我这样说,就哭起来了。现在想来,我一没有好好倾听,二是不应批判。
A2便签:
如果最近一个月内,再发生因女儿吃饭不守规矩,而老婆倒掉女儿饭的事情,我将按照如下步骤来与女儿沟通:
1.停下手中的一切事情,认真地听她对昨天妈妈生气把她饭倒掉事情的倾诉;
2.并适时做好被动倾听,并跟她说,妈妈倒掉她的饭,她是不是感到很意外(因为妈妈很少生气的);
3.然后再问她自己吃饭跑来跑去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她自己承认不对后,我才表达希望她以后不要再出现这种行为,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
4.最后问她吃饭时走来走去有没有克服的办法,引导她一起有意识想到解决办法,并约定从下次吃饭时开始执行,做到了爸爸就给他加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