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这是一部老电影了。静下心。去感受他。
看吧,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题记
这部电影是我一直想推荐给大家的。
说到最为经典的越狱题材的电影。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当然非《肖申克的救赎》莫属啊。但是,我却想推荐一部来自法国的电影——《洞》。
它在1960年上映,早了《肖申克》34年。由法国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所著。被评为史上“最激烈,最强有力,最震撼人心的”犯罪题材电影。
《肖申克》的结尾安迪在海边修车的情节取材于《洞》开头的修车情节。
34年可以改变什么?精美的画质,震撼的特效,哀婉的配乐。这确实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再看看《洞》。只剩下黑白的荧幕在眼前闪闪烁烁,场景也就两三个。最让人惊奇的是,整部电影竟然没有一首配乐!这枯燥无味,接近于纪录片的电影。却让我这个从小沉迷电影的人觉得。
它是《肖申克》远不能及的彼方。
故事从一个普通的监狱,一个普通的牢房,以及五个普通的牢犯开始的。在一片安宁之下,他们却计划着如何越狱。
在这关键的时候,却来了一位新室友,盖斯帕德。他因与妻子口角,误伤了她,犯下了一级谋杀未遂。他的大方与真诚很快让原先的四个室友从猜忌转变为信任。一次次的无私贡献,包容,努力。通向外面希望的洞,终于挖通了。
就在第二天他们就即将越狱时。典狱长突然找到了盖,告诉他:“你的妻子撤诉了,如果你在这段时间内不做出违纪行为,你就将与你的妻子团聚。”他的室友在他回来后情绪激动地质问他是否将他们供出。盖的眼神是坚定的,甚至带着点痛心:“你难道觉得我会背叛你们吗?”
那一刻我相信了他。他愿意为了他的伙伴而放弃一切。
就在我以为影片将以一个美好的结局结束时。就在我为盖的坚守而感动时。
只是一瞬间的事。盖突然嘶声呐喊,那凄厉的尖叫毫不留情地撕扯着每个人的心。守候已久的狱警鱼贯而入,轻而易举地抓了个现行,逮捕全员。
当然,除了盖。
影片就在这里戛然而止,一切的逆转发生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砰”地一下,戏落幕了,一切归于最初的混沌黑暗。
最后的画面,是盖一步一步地走向单人牢房,他停住了。回头。凝视着那些自己曾经交付生命的“战友”。盖的眸子里,包含了太多太多复杂的感情。
他亲手帮助他们挖了一个走向希望的洞,然后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推下。
有人说,这这并不是盖的错。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况且越狱本就不是正当的行为。
但这或许从来就无关对错。在这部电影的背后,我看到的是自私,贪婪,犹豫,诱惑,欺骗,机关算尽。
这是人性的黑洞。
盖初来乍到时,我想他是一片真心的。一集谋杀,少说也是几十年的刑罚,越狱是他最好的选择。改变从他见到典狱长的那天晚上开始。摆在盖眼前的。是两个选择。
继续越狱,明天就可以逃出去,但要冒着一但被发现就是死刑的风险。或者举报他们,再熬一段时间,光明正大地从这里出去。
这是两个明显不对等的选择。是保密,还是背叛?于是,盖选择了后者。这时候,他明白了什么是比友情更重要的。是自己。
出卖,减刑,无罪释放。自我利益最大化。监狱门外仍然阳光明媚。
只是不知道,当他看见这灿烂的阳光时。会不会有一丝丝的后悔与痛心。
他等到了阳光,却永远等不到属于他的救赎。
盖看着室友们被制服,他往前走着,脚步很慢。我不知道他这时候在想什么。庆幸,高兴,后悔还是愧疚?盖突然回头,目光与他们交汇。
盖本来以为,他们可能会崩溃的嘶吼,或者怨恨的责骂他后悔信错了人。
但他们都没有。只是用极轻极轻的语调说了一句。
可怜的盖。
没有恨,只是怜悯。
你是走出了这个牢房,但你是否知道,你走向的何尝不是另外一个牢房呢?
它名为心灵。
你走出监狱门的每一步,都是用你伙伴的献血铺垫而成的。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悲哀。
可怜的盖。可怜的盖。
有光的地方必有影。再怎么耀眼的太阳也有黑子微暇。
但是,愿意将哪一面正向前方,决定的人是你。
如果说《肖申克》是自我救赎。那《洞》就是自我毁灭。但有时候,悲剧比美好的结局所带来的效果更震撼。
它把美好的东西毁给人看。它紧紧拽住你的心脏,盯着你的瞳仁。告诉你,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洞是无处不在的。这就是人类。
我们可能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生活很美好,梦想很充实,大家会永远在一起。后来呢。盖掉进了黑洞,利益与诱惑。曾经的伙伴浑身赤裸的被桎梏在灰败的墙边。
于是梦醒。
在千篇一律的房间,千篇一律地干着一件事。生与死的抉择是狩猎的鹰鹫,把人逼到绝境。猜忌,伤害,崩溃,幻灭。
所有的过去与未来都只是一瞬间的事。一切都过去了,再也不会好起来了。
这或许才更像是现实。
看完这部电影,便有了一个有趣的后遗症。遇到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假象。我时常会想,假如这里有一个洞。
透过它,你又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