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教育的观察
去年在打算做自己的项目的时候,了解到包括探月学院、先锋学校、安格、ahaschool等众多教育创新的组织。虽然他们可能针对的年龄阶段不同,我观察到他们共同的核心理念,都关注唤醒人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宽松的条件下,产生内驱力并以此持续成长和追求他们真正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真正幸福的人。而老师则退居后位,成为资源的提供和链接者、学生的知己、思想的启发者,提供心理上的援助,安静地观察并调整。而远非传统意义上的灌输知识、讲解概念。
第二点,是从关注成绩到关注“人”。哪些是使我们能更好的生活在世界上的核心能力?我们是否足够关注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如何打破思维的框架?学习还有哪些更多可能的方式?我曾经在一个创新小微学校做过志愿者。我观察到对于孩子们来说,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学习的机会。最关键的是在于我们有没有及时思考,并且动用“学习”的能力,比如及时发现问题讨论出解决方案,比如想到通过读书、分析、询问来解决问题。我们如何处理情绪?面对危险该怎么办?看到一只死去的小鸟开始反思生命是什么?同时我也意识到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到的作用是“无为”,但比有为更高要求观察力、思维能力、引导能力以及终身学习。
第三也是唤醒自我意识相关:以今日学堂为主的新教育系列,就通过阅读校长博文,写博文,来促进学生培养思维能力,认识到自己是谁,使命是什么。如果某种“知识”是一搜就能搜到的,而真正的常识又本就是常识,那么这样的学习还有什么必要?而学习能力表现在: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搜,搜了怎么用,不会怎么学,不懂怎么搞懂。
对deep learning的理解
关于深度学习:我的个人理解:就像一条绳子,一头扎入内心深处,另一条向外延伸到很深的地方。一时兴趣提供初始动力,内心深处的热爱提供和持久的动力。这需要不断向内探索,在一开始的新鲜感和热度过后,我是否还能保持持续的热情?不断地问自己我是否真的热爱和理解这件事情?比如做教育。在每一次遇到挫折,怀疑自己,又重新坚定,我是谁?我的天赋在哪?在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和明确内心。这就是学习向内加深的过程。第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坚持足够的时间,期间需要大量精力投入,第三是学习的方向,专注并且深远。“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是学习向外的加深。
用一幅画描述十年后的你会过怎样的生活?
这是一幅加工后的拉斐尔《雅典学院》。古希腊时人类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几乎达到了顶峰。每个细碎的色点都是被点亮的人,也可以理解为闪光的思想,地理上的每一个个体、组织、机构都互为老师和学生。而越来越多被点亮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形成行星般大一点的色块,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思想、风格、流派。其间的线代表他们之间频繁地交流共联。哲学会充盈我的生活。我希望10年后的自己成为点亮和被点亮的一份子,与志同道合的人相互影响,一起共建我们的教育理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