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推荐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选树一批近年来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做出突出成绩、时代特征鲜明、赢得群众赞誉的公务员先进典型。
如果您要问我,谁才是我心中“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话,我会毫无疑问地告诉您:“背篼干部”。当然,不只是当年的“背篼干部”,如今的“背篼干部”同是。
“背篼干部”,曾是贵州省长顺县的一缕暖人“风景”:10多年前,地处麻山腹地的苗岭敦操因交通不便,乡村干部走村入户工作时,用背篼为分散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亲捎带日用品,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篼干部”。那时,背篼也成了干部职工的“标配”。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昔日偏僻的村寨都通了水泥硬化公路,零散居住的村民也搬进了移民新村。然而,卸下身后有形重担的“背篼干部”们又背起了新的重任——完成2020年脱贫摘帽任务。
“背篼干部”,是“背篼精神”的践行者。他们把有形背篼化为无形责任,将信任背进人民群众的心里,也将责任装到了党员干部的脑海里。在主题教育期间,他们奔赴在麻山腹地一线,紧盯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用心用力用情为贫困群众想办法、找出路、补短板。为解决群众6个大方面17个突出问题,他们行走在田间地头,穿梭于村寨组上,披星戴月走访摸排、院坝堂屋宣传动员,着力解决群众“揪心事、操心事、烦心事”,积极争取项目,完成54户透风漏雨整治,动员全乡408户1926人搬出大山,搬出敦操,水电路讯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
“背篼干部”,是脱贫攻坚的落实者。他们把贫困背出了大山。在脱贫攻坚期间,面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深度贫困的麻山腹地(敦操),他们结合实际,整合各类项目资源,积极发展了18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或示范点。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产业发展方向,探索出了以打造“小而特、小而精、覆盖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目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有一定规模到转变”,村级经济实现了从“空壳”到“干货”的转变。2020年1月8日,敦操迎接“大考”,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背篼干部”,是示范带头的引领者。他们把“先锋引领”当作自我严格要求的一种精神态度,从我做起,带头示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们始终坚持“践行宗旨,务实苦干,克难奋进,永不懈怠”的“背篼精神”,带领群众发展致富,走向未来。2021年,曾在敦操乡工作的“背篼干部”曾德凯任鼓扬镇党委书记。他带领镇党委班子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充分发挥地方品种优势,2000亩的红岩坝区蔬菜基地生机盎然,营养丰富的绿壳蛋鸡成“致富密码”。按照“政府引导、龙头引领、群众参与”的组织模式,着力围绕产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鼓扬镇逐步形成了全产业链体系发展,产业发展总体形势向好。
当然,“背篼干部”没有过去时,只有进行时。从2012到2022,十年,凝聚为一种精神,在长顺一如既往地传承。“背篼干部”们也正在以不同的身份继续践行着相同的为人民服务的承诺。他们具有高度的先进性、代表性和时代性,他们就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张荣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