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朋友圈里看见了何老师讣告,享年九十五岁,永远离开了我们!
作为一位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我有幸听过他的课,成为一名他的学生。何老师除过上课,留给我两个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是去他家里。大约是2001年吧。当时我在西大经管院读MBA硕士,记不起来为什么事,下课后我去了一趟何老师家里。何老师是西大经管院灵魂级导师。他住在西大新村的家属院,去时心理很忐忑。到了家里的景象,让我极为震惊,至今难忘。一是家里的简陋是我没想到的。那是一个面积很小很陈旧的住宅楼。当时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大量建新住宅楼了,装修已经很普及。而何老师家,还是五六十年代的样子,水泥磨平的地面,大白粉刷的墙面,最简易的木板房门,顶上掉了一个电灯泡。所有的家具都是最老旧的,有破旧的布沙发,折叠椅子,木板凳,七拼八凑。这样的住房,是当时我所工作的铜川落后矿工棚户区的样子。我实在不敢想象这是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家里。二是生活的简谱。当时他和师母,正在用簸箕捡豆子。环顾四壁,没有一样像样的东西。这样的生活,城里已经没有了。简朴简单的生活条件,从没有暗淡他人生的风采!
第二个是因为他的弟子。当时学校组织去止园饭店听张维迎的报告。在改革大潮如火如荼的时代,号称我国经济学界“四少”之一的张维迎红极一时。当时的省长程安东亲自来听报告,坐在第一排。报告会有政府官员,学界精英,西安各高校的老师及硕博在校学生,人山人海,走道里都挤满了人,无立锥之地。张维迎在讲台上,遥望报告厅入口,他大声说,请大家给我的老师何炼成教授让一条路,请何老师到前排就坐。何炼成老师颤巍巍从人群里挤到了前面,张维迎扶他坐下才开始了报告。张维迎学贯中西,起步在西北大学经管院,是何老师启发了他的学术思想,包容了他不同的学术理念,保护了他不被政治打压,支持他继续深造。学界泰斗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学术思想不同见解甚至是与主流思想不尽相同的包容,对来自陕北农村的农民后生的关爱,令人肃然起敬,至今在学界传为佳话。
何老师走了。二十年前的一幕幕,至今如在眼前。老师教诲给我们的岂止经济学知识。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老师面对人生面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铸就了自己光荣而辉煌的一生。
我们永远怀念您和您伟大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