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在数月之前,我曾经和我的两三个朋友聊起,看了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之后,自己忽然有了一种想写一些什么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因为这首诗一来对剑器舞的描写酣畅淋漓,令人浮想联翩,二来在序中曾提及“草圣”张旭因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而得到了草书的神髓,我想写一篇关于诗歌、书法与舞蹈关系的文字。朋友即刻让我“快快写来!”可真坐下动起笔来的时候,却又不知该如何说起,想起了朋友的那句话,“这个题目太大了,不是那么容易写的”,所以一直搁置着没敢动笔。但时间久了,心中的那点灵动的感触又怕跑丢了,干脆还是写吧,能写到哪是哪吧,写的好不好暂时先不管,就当一吐为快就是了。
诗文
让我颇受感动的这首诗就是《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其诗原文如下: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娇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国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这首诗在序言中杜甫提到了张旭的名字。我们暂且先放下。先欣赏杜甫这首诗的意境。尤其是前几句的描述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说有这么一位佳人公孙氏,她身穿戎装、英姿飒爽(不同于女扮男装,而是美女配戎装,有花木兰之感觉,忽想起赵薇饰演的《花木兰》,这部片子是赵薇转型期间的代表作,自这部片子开始,赵薇算是开始有了“演技”),舞动起剑器来那可不得了,四面八方的人都会聚齐到一起观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看到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无不目瞪口呆、瞋目结舌,惊讶“天下竟有如此辉煌气势之剑器舞!”那天地仿佛都被公孙大娘的舞姿所感化,配合着低吟浅唱,那宝剑舞动起来放射出的光芒犹如后羿射下的九个太阳在空中划过,光灿夺目,绚烂万丈(此时想起齐秦的一首老歌《九个太阳》),那矫捷的身姿犹如神仙们驾坐神龙在天空之中翱翔,龙飞凤舞之神态哗哗然,那起势时蓄势待发的状态就犹如雷神即将爆发出无尽的怒吼(不知道雷神托尔会不会同意我这么说,反正离《复仇者联盟》上映还早着呢),而收势时犹如波澜壮阔、奔腾不息的江海突然之间静止下来一般,水面上只有粼粼的波光在闪耀。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不禁拍案叫绝。好一个公孙大娘!好一个剑舞!好一首诗!这等气势绝非常人可以匹敌!
顾随先生评价老杜的诗浑厚、大气、有力,天下诗人,只有老杜能写出此等诗句,我颇以为然。在中国的诗坛,只有老杜的诗才能让我们感觉到如此的仓劲有力,而且气势如此浑厚。要是换做他人,恐怕是写不出如此流传千古的这段文字的。李白的诗太飘逸,王维的诗太安详,唯有老杜骨子里有一股狠劲(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才能写出如此厚重的诗文。
中国的舞与武
我幼时多病,父母颇受牵累,每个月必去一次医院。后至小学,体质略有好转。父亲为增强我体质,自初中开始,让我跟随一位师傅学习武术,当时无非是练习一些长拳套路而已。因父亲酷爱摔跤,曾拜天津跤坛“四大张”弟子为师,所以日常也会教我一些跤法。高中时在父亲朋友的引荐下,我跟随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的关门弟子“皮二爷”学习形意拳。“皮二爷”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写得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解放后因对政府有些行为不满,婉拒贺龙元帅担任第一保镖之请,隐居天津民间。师傅见我年幼,命我每日早六时到树林与师傅见面,教我站桩,七时半方准离开去上学。如此两年,第三年方开始教我一些简单的形意套路,并一再严嘱我“不可随意显示功夫,不可与人争斗”。我一向谨遵师傅教诲。二十年后与练习太极拳朋友交谈,朋友告知我“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方知道师傅严嘱我是何用意,只是我一直谨守师傅教诲,未曾与人有过半分执政而已。我又曾在高三时练习瑜伽一年有余,所以对于中华武学和印度瑜伽颇有心得。
武者,并非徒是杀人之道,然而止戈为“武”,有“以暴制暴”之意。然“术”者,则与武又不同,开始具备了强身健体、调和身心的内涵。自华佗“五禽戏”开始,我们中华武学就更多的具有了通过锻炼体质,提升内在精神世界的本质。日本的柔道、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都始发于我国的传统武术,汲取了我们通过技击术来提升个人内在精神追求的内涵。
唐朝盛世,与西域交流众多,“胡舞”流入我国,而当时因为盛唐的自身文化足够强大,所以文化璀璨、兼容并包。“梨园”一词就始于唐代。我想这剑器舞颇能代表当时的文化状况,一来胡舞妖艳夺目,二来中华武学源远流长,将二者很好的结合是个颇有创意的艺术体现形式。
唐开元年间所谓的“三绝”就是指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将军的剑舞(也有将李白的诗换为吴道子的画的)。无论是杜甫的这首诗,还是“一日见三绝”的传说(张旭、吴道子陪同皇上造访裴将军,恰逢裴府办丧事,请吴道子作画,吴道子曰“久闻裴将军剑舞天下第一,请裴将军舞剑,舞毕画即可作成”,于是裴将军舞剑,众人哗然,舞毕,吴道子借观剑舞之灵感,于府中壁上画作即成,时张旭在一旁也有感于剑舞之所发,书下草书之作,于是“一日见三绝”成为盛世佳话。),我们都可以判断出来,剑舞在唐代应该是非常广泛流传并受到从皇权贵族到普通百姓欢迎的。而这剑舞,我们可以想象的得到,是将武与舞二者的结合,是将遒劲与柔美的完美结合的艺术体现(换句话说,给你来个温柔一刀,不对,应是温柔一剑),这种中西合璧的艺术体现形式自盛唐就已经开始了。可惜的是我们没有完美的艺术记录形式,不然可以作为现代舞蹈学的借鉴。至于现代中西合璧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一种就是传统戏剧与交响乐的相互结合,京胡演奏家姜克美曾随团到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压轴儿”是一曲“夜深沉”,美轮美奂,绝对是听觉的高等艺术享受,一曲完毕,谢幕高达十七次,足见东方艺术在西方的受欢迎程度(当然你的艺术表现形式要足够完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