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工作的日渐熟练让生活也渐渐平顺了起来,而觉得自己终于足够幸运的原因还在于遇到的是善解人意的领导和一帮可以称得上“中国好同事”的伙伴。
Q老师从我来这里的第一天起就给了我工作上的很多指导,脾气温和的他说起正事也永远都是娓娓道来。我绞尽脑汁写完的英文文章自认为还不够资格去投稿,也只能硬着头皮交给他修改,他却肯高兴地鼓励我,“跟第一次相比,写得已经很有进步了。”课题组一共十几个人,除了老师负责带的研究生,剩下的只有我们几个属于正式的工作人员。融洽的同事关系让工作过程也充满了乐趣。
阿飞,自称“无敌dancer”的乐天派。她给我们看她在以前的工作单位时参加各种文艺汇演的舞蹈视频,所有人不用故意瞪大眼睛就能轻易发现她的存在。面对我们毫不吝啬的夸赞,她还真敢说:“放心,姐以后出道了,不会忘了你们。”
她还会从地铁口卖花的大妈那里买来一盆风信子和一盆观音莲,满心期待自己足够心灵手巧地养活一回除了本体以外的生物,却没想到自从她买回来的那天算起,风信子只给了三天的面子,之后就彻底凋谢挂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残忍地剪掉了所有枯萎的花朵,转身又对我们说:“我觉得我应该再买点山地玫瑰养养,这一次,肯定能活。你们觉得呢?”
小丹算得上我实验方面的大师姐。自己设计的实验遇到瓶颈不知如何继续往下做的时候,我就会跑到她旁边问这问那。见我又出现在面前,她知道准没别的事儿。纵使我有时候的想法看起来那么不切实际,她也还是会帮我有条不紊地梳理出一条成熟的思路,然后再提出三四种其他的实验方案。
她天生大嗓门,即使在食堂吃饭也毫不避讳,一顿饭下来总要被我们扯几下袖子,“小点声。”她“哦”过之后的第三句话就又提高到了原来的分贝,认识她的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她这般爽朗的性格。
灿灿在大家面前总爱装出一副挑事儿的模样,她常说的一句话是“输什么都不能输气势”。任凭你嘴上讲什么道理也没用,她永远得理不饶人,没理搅三分。她的世界里,只要能隔着一张实验台的距离,说什么就都是安全的,因为你完全触及不到她。
不过可以制服她的唯一办法就是对她说:“我以前打架的时候......”接下来不用怀疑的一件事就是对面虚张声势的气场会立刻破掉,认怂也不过是五秒钟之内的事情。可是,当课题陷入僵局,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她总会找到合理的方法让大家重新轻松起来。
被我们叫做大师兄的阿圣是组里面公认的居家好男人。一天午饭过后,大家坐在一起闲聊,后来就聊到了大学所在地的特产和小吃,他说起了江南的糖藕,没想到第二天上班,他就带来了一盒亲自做的糖藕给大家品尝,据说是前一天晚上忙活到十二点才做完,我们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以致后来每次在别的地方再吃到这道菜,我都会不自觉地想起他来。
他还是实验室的万能修理专家,所有坏掉的小设备,在工程师到来之前,大家都会第一个找他来给看看,他也能常常不辱使命。
宏宏有着一米八几的身高,却被小丹取了这样一个别名。起因是一次由小丹拟写的课题分工,所有人的名字都被简化成了AA的形式,调皮的小丹略去他名字里面的其他字,偏偏叫他宏宏,众人收到邮件,笑话了他半天。
我去实验室让他帮我找些做实验用的乙腈,他找到后,还用蓝色的记号笔在试剂瓶上给我画了个难看的笑脸。有一天中午,我的钥匙落在了实验室,进不去门。只能到五楼找他帮忙打开,他正趴在桌上午睡,被我突然的敲门声吓得一惊,然后睡眼惺忪地说:“知道我刚才做了个什么梦吗?我梦见我正在赤壁大战呢,亏你叫醒我了,我都已经杀了一百多个人了......”
正是这样一群如朋友般的同事,带给了我很多的温暖与感动。工作的第一个年末,不知道从北京回家的火车票这样难订,所有人抽出宝贵的时间拿上各种可以抢票的设备帮我抢一张火车票,家住北京的阿飞还发动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帮我问票。
当我打算放弃而改定机票的时候,灿灿在微信群里传出惊喜的欢呼:“我抢到票啦!”我胃肠感冒请假的时候,她会发来问候的短信,帮我做完棘手的实验。我跟着大师兄身后,问他液质的使用方法,他也毫无保留地告诉我所有他知道的东西......
相信不管若干年后我们身在何处,至少,我的记忆里,总有一处温暖的地方属于你们,也总有一段难忘的回忆,与你们有关。
02
窗外礼花满天,响亮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温暖的房间里,电视上正播着热闹的春节联欢晚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心境却大不相同。站在落地窗前,不禁想起一年里经历的起起伏伏,看着马路两旁亮起的大红灯笼,2014来了,特别的2014,也是自己人生的第二个本命年。
回忆就像放电影,一场由自己主演的电影。只是当我们重新做回观众,饱览那些历经磨练和苦难的时光,感受那些迷茫而无助的岁月时,才会发现,这些当下难以跨越的坎坷,却成了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桥段,渐渐丰满了我们原本单薄的羽翼,渐渐强大了我们原本脆弱的内心,需要的不过就是一直行走在路上,目标坚定地等待那些迟早会到来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很高兴地看到,身边的人都坚持过来了,在各自的世界慢慢找到了方向。一起在北京漂泊的朋友,靠着彼此的鼓励在各自的领域努力,拼命。
初中时就认识的大刚,年末辞去了第一份报社采编的工作,在充满希望的三月落地一家电器杂志。电话里听见你兴致勃勃地讲述新工作带来的乐趣,感叹自己不断拓宽的眼界,真为你高兴。
你说你在空荡寂静的编辑部加班直到十点,然后伴着长安街上早就亮起的霓虹,坐上最后一班公交回到住处,疲惫而充实。周末约你,电话里总是你小心翼翼的声音:“我在发布会现场,一会儿打给你。”累成这样,也没见你瘦掉一斤。
做法务的甜甜,晚我两个月来到北京,不到一年的时间从朝阳搬到通州,从通州搬回海淀,东西南北地折腾,和懒得换地方的我相比,明显证明了自己作为小我一岁的年轻人应该有的活力。你说你曾捧着韩庚的专辑从早上八点排队到下午三点,就为了要个签名顺便脑残地说上一句“辛苦了”,所以当super131来北京演出的时候我就义无反顾地拉你去看,没过多久却听说这个励志的男团解散了,一阵唏嘘。
你又一次报名参加了司法考试,希望你能顺利通过。你说自己经常被领导放鸽子,要你十分钟之内地下停车场等他,然后半个小时都不见人影儿。你弱弱地打过电话,才知道他把你忘了,已经一个人开车走了老远......
还有小白,我们大概每两周就见一次,两个人永远都在拼段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段子,然后笑得前仰后合。那年你都是二十八岁的人了,还好意思较真地跟我说:“你这周的段子不行,没我的来劲。”
我知道你工作压力很大,还要兼顾公务员考试。虽然我是从公务员考试的伤城里走出来的,不过你希望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个你已经拥有了,你要追求的是更开阔的眼界和更大的施展才能的舞台,你享受这种生活,所以每天下班后还能坚持看书到十一二点,是很让人佩服的一件事......
我们都会好起来的,都会越来越好,起码我们都学会了坚持或者鼓足勇气重新选择。
跟一个大学时的朋友打电话的时候,聊起了社团里面上一届的书记,邓哥。他学印刷专业的,当年聚会上聊起每个人对未来的打算时,他就曾义无反顾地说自己毕业后要去做一名销售,一个尽可能成功的销售。当时在场的另一位学长还曾调侃他说,销售很辛苦,社会地位又不高,为什么要这么热衷?他呵呵一笑,回答,“又锻炼人又能赚钱,辛苦一点怕什么。”
没想到,一年之后,他就实现了自己做一名成功的销售的目标。从朋友的口中听说了他这一年的经历之后,觉得都能当成职场上的励志故事编进书里了。
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生物制药的跨国公司,全球五百强之一,现在他在广西分公司工作。入职后的第一个工作任务,是要拿下一张医院的订单,之前有很多同事都已经试过了,不过都以失败而告终。
邓哥等在院长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发现了很多同行业的竞争者。午饭时间,所有人都会拎着精心挑选好的午餐和牛奶,没有机会接触院长,就都交给他身边的护士。他那时觉得,要比别人突出的第一件事,就是比别人更加精心地准备好院长的午餐。
院长工作繁忙,常常临时有个应酬就走了,他忙活挑选了半天的午餐还没被看见,就已经进了垃圾桶。他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件事情上,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过后,他发现院长身边的护士对院长的行程也了如指掌。他无意中从一个护士的口中听说,院长在某个周二的晚上要做一个大手术,手术顺利结束的话,估计也要到凌晨两点。
他抓住了这个契机,当天晚上准备好了宵夜送过去,手术室的门上还亮着灯,他就把宵夜送给了一个小护士,要她等院长做完手术后帮着热一下,然后转身走了。第二天上午,他发了一个短信给院长,说不知道昨晚的宵夜是否合他的胃口,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一个小小的举动,让院长从此记住了他,但当然还不足以促成一桩生意。
外面下起了滂沱大雨,他跑着去送伞,自己却被淋得像个落汤鸡,跑进医院大门口的时候刚好看见院长迎面走出来。他把伞递了上去,院长带着惊讶和感动的表情看他脸上向下滴落的雨水......
正是通过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渐渐走在了竞争对手的前面,并且最终拿到了那份订单。毕业近两年,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南宁买了车子和房子,但我相信,成功背后一定是更多人都不知道的隐忍和付出。
或许,我们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而做的努力,并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只看你想要做成的决心有多少。真实的生活里,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在不断的成长中,所有人都在慢慢变得圆滑和老练,只是希望,我们都能守住最后的底线,一边前进,一边记住最初那个最纯粹的梦想。
03
24岁的生日,念彤陪我在Maan Coffee简单地度过。我第一次郑重地感谢她,如果没有她一路的鼓励和帮助,没有她把我从伤心的天津接回北京,没有她好心为我筛选过的一个个职位,就不会萌发我来北京试试的念头,就不会有我的第一份工作,就不会遇到后来陆陆续续的面试,就不会找到最终的这份工作。
她教会我做第一道菜,带我认识更多的朋友,陪我适应这里的生活。我依然只叫她念彤,她也还像小时候那样照顾我,不过现在,我们都是可以独立得很好的大人了。
又是樱花盛开的四月,想象着此时的大连,应该随处都是沉浸在花海里的美丽景致。陆续收到昔日同学的好消息。
二战考研的林,我惊讶地知道他放弃食品专业的同时也惊喜地得知,他跨专业考上了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的研究生。大学时同一个宿舍的小郭,第一年考食品专业同样牛气的江南大学不幸落榜,在一家火腿肠工厂工作到去年十月也辗转回家备战考研,时隔半年传来喜讯。九月份,她也要重新回归一个陌生却向往的校园,开始梦寐以求的研究生生活了。
我高中时的同桌“栽丹”,去年还联系过,她第一次考研失败后在北京海淀的一家外语学校当助教,我打电话给她的时候正是她最落寞的一段时间。她带着感冒后浓重的鼻音向我诉苦,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她每天只能冲着他们大喊“shut up!”
后来,她毅然决然辞去工作,回到了母校哈师大准备考研,塞给宿管阿姨500块钱然后躲在一个没人的宿舍闭关三个月,原本以为没戏的她再次报考的时候选择了比较稳妥的母校,没有想到最后考研的分数远远超过分数线,于是向上调剂,被上海师大成功录取。
社团里的亦峰毕业后开始了创业之路,在大连开了一家幼儿培训学校,和学幼师专业的女朋友一起把学校经营得有声有色。他身兼校长和数学老师,没想到阳光开朗的他对待孩子也能充满耐心,他说,孩子们特别好玩儿,也跟他感情很好,很多孩子下课后都愿意围在他身边,让他很难真正严厉起来,不过他喜欢现在这样的生活。
梦竹也留在了大连,她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愁找不到工作,任何行业的任何公司都需要这个,不过,她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动荡和转换,最后阴差阳错地考到了一个事业单位,现在过着安静恬淡的生活。我和她在大一时的文学社相识,大二一同做了部长后渐渐变成了朋友,待到大四主席团换届的时候,已经产生难以割舍的情谊。这个也喜欢用文字抒发情感的温柔女生,总能带给朋友无时无刻的温暖。
我也走在了二次考研的路上,心态却和一年前大不一样。不再只为了追求应试教育下的一个学历,而是想通过系统的学习继续提高自己。北京是一个拥挤的城市,是一个快节奏的城市,是一个竞争无比激烈的城市,也是一个督促人们努力变得更好的城市,怀揣梦想的我们,都需要继续走在路上。
而两年之后,当我重新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同时也是一名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了。感谢时间,也感谢自己没放弃努力。(此处可见考研系列文章《后来我是如何用一百天考研成功的》,即目录里的番外篇)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像是一首诗,其中蕴含的情感或浓,或淡,或苦,或甜,而组成毕业那年的一行行诗句,却一定是五味杂陈的。
在还有幸被叫做青春的日子里,每个人都留下过喜悦,见证过成长,收获过感动,也尝试过拼搏。
与此同时,在看起来无比艰难的一年里我们遭遇的更多的或许会是失败时带来的悔恨,分离时产生的苦痛,抉择时面临的迷茫,孤独时感到的无助,但这都会是我们奔向下一个人生阶段之前的必经之路,当一切已然变成来路,你会发现,未来依旧充满希望。
毕业那年,这是我经历过的故事。
毕业那年,你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哪些挥之不去的记忆呢?
毕业那年,或许是我们结束学生身份的终点,但你要相信,那年以后的路才刚刚开始,这也会是我们变得更好的起点。
<end>
❤️ps.这部连载的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感谢每一个为这部作品点过喜欢、赞赏鼓励或是为此而开始关注我的读者,感谢一鸣哥和蔷薇下的阳光,真诚地感谢你们。正是有了你们的鼓励,我才有勇气和信心写到最后。
关于写作这件事,我会继续在路上,新的连载作品已在酝酿中,争取尽快和大家见面。期待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再次感谢,愿我们能继续在文字里相见。
你的关注和喜欢对我的梦想很重要,感谢支持❤
作品持续更新中,具体目录请见:昕璐妹作品小站
想要看到我的更多连载作品,敬请关注简书连载风云录里面的青春校园连载投稿专栏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