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206】
听了一本叫做《百岁人生》的书。
书里说随着文明的发展,全人类目前正在进入一个“长寿社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16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6岁,而未来的人普遍会比现在人更长寿,并且就在现在活着的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里,我们就有很大概率会活到100岁。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随着“百岁人生”时代的来临,整个人类社会都会发生显著的改变,比如作者在书里预言:以前的“三段式”人生模式很快就会崩溃(指“求学、工作、养老”的人生模式);跨越年龄段的异性交往现象会更加频繁;人们对待婚姻家庭会更加谨慎……真实的变化可能还远远不止这些,不过听起来已经足够有趣了。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时间有限”就一直是每个人心里最大的焦虑,所以从远古时代起就有那么多声名显赫的人要不顾一切地用各种方式来延长寿命。就拿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来说,追求“长生不老”一直是他们最爱干的事。世间的好东西那么多,而生命如此有限,这一对永恒的矛盾怎能不让坐拥天下的他们心有戚戚焉。而绝大多数身处底层的人无法投入那么多资源追求“长生”的美梦,于是只能寄希望于各类“养生”的偏方秘诀上。总之无论贤愚,不论贵贱,所有人都希望活得更长,能在这个世界上停留得更久。
先人们追求了千百年的愿望,如今在我们这一代终于有可能要变成现实了,按说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最应该感到庆幸,然而真到了那一天,寿命更长的我们真的会比今天的人活得更好吗?我看未必。
“长寿社会”必然会带来的“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人们的寿命普遍增加以后,社会就进入了“老龄化”阶段,整个社会上存在更多的老年人和更少的年轻人,社会活力必然下降,这一点,目前在身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已经初现端倪。六七十岁还在岗位上工作的老人比比皆是,而年轻人的生育欲望却逐年下降,总体人口数量正在逐步减少,这些毫无疑问都会引发重大的社会问题。眼下这些正让日本政府大伤脑筋的问题,将来很大可能就会落在我们头上。
另外,人均寿命虽然总体上延长了,但是企业和行业的平均寿命却正在大幅缩短。也就是说,为了保证退休后有足够的养老金,我们的工作年限肯定要逐渐拉长,与此同时许多行业和职位会消失得越来越快,我们一生中势必会换更多份工作,跳槽的频率一定会比现在更高。而之所以很多行业会消失,除了商业竞争的自然更替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以外,还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大规模冲击。当在许多方面都要远远强于人类的机器人要出来跟我们争抢工作的时候,更长寿的人类的更长的职业年限到底要花在什么地方呢?
我知道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是站在今天的我们对于未来的杞人忧天,不过未来正是因为无法准确预测才显得魅力十足。
千百年来,文明总是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行,然后走出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想象不到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路径,但未来也正是因为不可捉摸,所以才让我们这些永远追求新鲜、永远渴望变化的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