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中经常被讨论的一个主题是:如何对待错误。达里奥如何对待错误的方法,非常值得研究。可以说,他是一个极其“热爱错误”的人,而犯错、反思错误并且从错误中提炼出一些原则以避免再次犯错,是他成长的主线。
系统讨论达里奥是如何对待错误之前,我们来反思一下常见的对待错误的方式。
面对错误,一般有三种问题心态:一是掩盖错误,二是回避错误,三是漠视错误。
掩盖错误,是觉得自己不该犯错;犯了错,也要掩饰和辩解。
其根源在于自以为是、对自己“完美形象”或者“牛X形象”有一种强迫性的渴求。案例很多,比如以前上学的时候,如果老师讲解作业,往往会把自己原来做错的答案擦掉,写上老师给的“正确”答案,这样就有一种虚假的完美感;又比如,如果一件事情出了问题,会习惯性地先给自己找理由开脱,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反正自己要“干干净净”才好;再比如,明明有很多投资失败(至少是做得不够好)的经历,但与别人交流分享时,会着重挑那些成功经历的来说。
掩盖错误固然是阻碍自我成长的顽疾,想要改变它们,先要发现导致它们发生的原因。一方面,人脑有两个部分——层次较高的逻辑部分和层次较低的情绪部分。它们对争夺对于一个人的控制权。大脑的逻辑部分可以轻易了解自身弱点是一件好事,但大脑的情绪部分通常讨厌这么做。
此外,这和我们受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也很有关系,比如考试的100分制,看到满卷子的对号和高分就喜不自胜,看到一堆错号和低分,就觉得火辣辣地刺眼;社会环境里,大家都在维护虚假的面子,而不指出真实的问题。这些也进一步培养了我们厌恶犯错的品性。
达里奥“极度求真、极度透明”的工作原则,让掩盖错误的行为毫无容身之处。但是,真诚地指出彼此的问题,很多人情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达里奥的做法是:先把“极度求真、极度透明”的理念确定为原则,然后确保同意这个原则的人才可以进入公司共事。我们也可以借鉴:把“极度求真、极度透明”的理念确定为原则,然后确保同意这个原则的人形成一个伙伴圈,然后定期对自己发现伙伴身上的问题真诚相告,然后一起研究应对方法。
回避错误,是不热衷于挖掘自己和别人身上的错误,不愿意从中寻求改进。
究竟原因,要么是我们沉浸于自己的良好感觉;要么安于现状,对自己没有要求,懒于提升自己。
而卓越的人刚好相反,他们的态度是热爱错误、研究错误。他们的观念里,错误一笔财富,可以提升自己。比如达里奥所言:我们会尽最大可能利用我们的错误,后俩我们养成了习惯,把错误看作学习和改进的机会。在工作时,达里奥则强调让错误暴露在台面上分析,找出根本原因,设计出新的更好的做事方法,系统化地落实这些更新,犯下新的错误,如此循环。而且将过程的执行用一套流程来保障(比如编写“错误日志”,如果一个错误发生,计入日志,犯错的人就没事;否则就有大麻烦)。
如果自己要改掉回避错误的习惯:
首先,自己要破除虚假的自我感觉良好,要认识到自己非常不完美、错误百出——这才是常态;包括很多非常成功的人,曾经也是如此,何况自己?如达里奥所言:我所遇到的成功人士没有一个不是历经犯错学习才获得成功的。他们和大家一样都有缺点,不过他们懂得如何应对自己的缺点,不会使其阻碍梦想的实现。
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自我要求。没有目标,就没有自我要求。如果真把目标放在第一位,自我成长就会成为刚需——为了不让自己的错误成为阻碍目标实现的障碍,唯有努力突破自己。
漠视错误,是说我们缺乏意识和能力去发现目前世界上的不合理之处。
我们从小接受“标准答案”思维长大,习惯于接受老师给的答案是对的,习惯于认为符合主流的状态就是合理的,很少独立思考,做什么事都习惯成为跟随者。
而有一些人,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合理,存在改良或利用的空间,所以采取行动,创造革新。比如认为中小生意不该如此难做而创造出阿里巴巴体系的马云,以及革新能源产业(特斯拉、太阳城)和航天工业(SpaceX)的埃隆·马斯克等等,他们是这个世界的叛逆者和改造者。另外,杰出的投资家都认为市场上投资标的的价格充满了不合理(定价错误),有的被高估,有的被低估,并利用这些市场错误获取超额利润。
达里奥也有非常强烈的创造力和创新性,这意味着他发现了当前市场中的不合理之处(欠缺之处)——比如用计算机来执行跟踪和执行投资指标、发现“投资圣杯”(通过拥有多个良好的、互不相关的回报流,能大大降低风险,同时又不减少预期收益)、首先发现通胀挂钩债券等等。
改变“漠视错误”这一点很不容易,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缺乏发现世界上的错误的眼光、和改造错误的勇气和能力。但我们依然可以做些什么——开始意识到并改变/利用一些不合理之处,从小事开始。比如春节回家的时候,会意识到一些明显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发现学习非常刻苦努力的子侄辈可能还在用陈旧的学习方法,或者发现亲人或朋友在资产中配置了过多的现金。如果自己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和引导,或者这正是我们做点事情、创造价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