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莉刚上学时,是个很普通的女孩,成绩很一般。父母从小离异,爸爸家不要她,妈妈一个人带着她,妈妈非常严厉,无论是做错一道题还是饭碗留了一粒米,小莉都要受到妈妈一顿痛打,任凭小莉怎么嗷叫求饶,妈妈就是不肯放过她。邻居的小孩看到都被吓哭了。小莉在妈妈的痛打政策下,从一个普通学生考到了全校第一。
后来小莉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后找到一家很不错的公司上班,第一年年薪就有几十万。现在她妈妈年纪大了,怕小莉不受继父待见,从来没有改嫁过。大家都知道,人老了更加惦记小孩了 ,但是小莉除了给她妈寄生活费,就是不肯回家看她妈,因为小莉打心里觉得她妈妈是个恶魔,从小就只会打她,伤心的时候从未安慰过她。
小莉妈妈最后变得十分孤僻,最终抑郁而终。小莉说在站在妈妈坟前不是不伤心,但是就是没有眼泪,因为眼泪在小时候就已经在妈妈的棍棒下流干了。小莉还说不是不知道妈妈在督促她,但想起那些痛入骨髓的鞭打捶打,始终没有办法完全放下。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至少有一半是对自己的失望
很多父母一生过得并不好,一生忙忙碌碌,为生计奔波,于是把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可以功成名就,成龙成风。换句话说,很多父母想让儿女成为的那种人,正是他们不能成为的那种人。有个孩子跟爸爸说他长大后想成为一个修车匠,结果被他老爸揍了一顿说他没出息,让孩子长大后去做医生,可以拿红包赚大钱。但他从来都不会问孩子你想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没错,一开始孩子的愿望通常是幼稚可笑的,就像我们从小想当发明家科学家,然而长大后并没有几个实现了愿望。但是一个幼稚可笑的愿望如果得到父母的强力支持,最后会不会爆发更大的力量呢?在孩子的角度看来,这样的生活会不会比在棍棒之下更快乐更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