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下午用手机浏览新闻的时候,一个关于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的视频忽然跳入眼中。那所位于中国安徽省六安市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中学,每年的送考景象都称得上是万人空巷。今年的毛坦厂中学派出了11辆“666”牌号的车护送考生,更有毛坦厂派出所抽调10余名警力协调相关部分,现场开道护考。
随着载着考生的11两“666”牌号的护考车从校门的开出,毛坦厂中学前面人山人海瞬间沸腾了起来,千余名陪考家长以及前来观看这一盛况的群众,手持“金榜题名”的小红旗欢送考生离校。那一声声饱含期待的嘱托,那一个个盛满希望的眼神,无不透露出“战争”般的紧张。
即使没经历过同样的场面,但只要你参加过高考,面对高考同样的紧张,是无论过去多少年,只要一提起来,那种如是昨日的悸动还会依然存在。
而对于我来说,高考的紧张感是双倍的,因为我参加过两次高考。第一次破罐子破摔自然没考出好成绩。第二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这条独木桥上走出了一条生机。
02
我知道对于我们这些出生底层阶级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捷径,读书改变命运是家长和老师从小就灌输给我们的真理,但看到王杨导演的纪录片《中国门》之后,我对“高考”在改变命运层次的意义开始了怀疑。
王杨导演以全国闻名的高考状元县,甘肃省会宁县为拍摄对象,记录了那里的孩子为高考奋力拼搏的经过。如果努力有等级的话,我想会宁县的孩子们为高考而作的努力,应该就是努力的最高级别了,更确切地说那不是努力而是拼命。
甘肃省是全国闻名的贫困省,而会宁县是甘肃省闻名的贫困县,那里自然条件恶劣,缺乏水源,那里的人们把所有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们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读书高考,然后走出那片黄土地,去到城市过城市人的生活。
在他们的人生中,高考是他们过上美好生活,唯一的选择题。所以他们必须拼了命的跨过那座独木桥。
影片一开始是早晨五点半,几束手电筒移动的光芒。那是未亮的天空下,会宁一中的孩子们陆续向教学楼走去。接着便是千人朗朗的读书声,看到那些精力万分集中的脸上,快速、用力的读书的模样,仿佛慢一拍小一个分贝高考就少考一分的紧张,足以让旁观者惭愧或落泪。
城市里的孩子虽然学习上紧张,但至少生活上有父母足够的照顾,食物的营养、穿着的温暖他们完全不用操心。但会宁的孩子们在吃饭上营养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奢侈,有家长陪读的不论好坏,最起码能吃到妈妈做的新鲜的饭菜,没有家长陪读的孩子,大多就是以干粮度日,家长会把两个礼拜的干粮装在袋子里,带到学校,学生按照自己的姓名在学校门口领取这些食物。有的孩子为了节省时间,一天只就着开水吃一个馍馍。
而睡觉,他们可以说是被宿管人员催着睡得,但就是被催着睡,很多孩子依然打着手电筒温习着功课。但是如果他们知道,即使自己考上了北大考上了清华,依然没办法在大城市立足,不知道他们的脸上会是怎样的绝望。
03
影片中有一个讨论读书意义的环节,有个孩子很用力地说:“虽然我出生时候的地位,没办法和城里的孩子比,但是我知道,我有机会有能力和他们比我自己的未来。”
可是可怜的孩子,你知道吗,这个世界的不公平远超过你的想象。或许你拼了命的努力十年才换的和人家一同喝一杯咖啡的机会,这还算是幸运的。不幸的就如影片北京篇中的那些“蚁族”,即使通过高考考上了大学,去了大城市,可是资源和人脉本来分配的不公,毕业后的我们想在大城市占有一席之地,只能沦为人人“喊打”的“蚁族”。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城市里的孩子依靠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小就可以接触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而像会宁那样农村的孩子们,连多余的课外书都买不起,更别谈全面发展,所以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也是必然的现实。
即便命运有漏网之鱼,像超级演说家冠军刘媛媛那样逆袭成功的对象,但大多数农村的孩子还是很难通过高考来实现扎根城市的梦想。因为就是他们最擅长的高考也对他们越来越不公平,随着高考题目越来越开放,自主招生等更加多样的招生形式,会越来越有利于握有大量资源的城市考生,所以近年来的高考状元也是城市孩子的比例越来越多。
04
东方早报的记者问王杨导演:
“即使高考的分数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公平地站在一起选择,但是在毕业后,仍然可能面临不同的对待,教育的症结一直会延伸到老,那你觉得理想化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杨导演答:
“我不清楚问题在哪里,但是我知道什么是好的。如果在一个公平的状态下,去展开更有人性的教育,这应该是好的教育。这个人性其实是过于理性化的,这个城乡的差距能不能不要这么大?一个没有背景的人和一个有背景的人能否被同等对待?
地域公平性虽然和人性教育似乎像是沾不上边,其实是一回事儿,应该让孩子在更自由、更宽松的环境下选择,最起码它有超过两项以上的选择。如果我有了孩子,我当然希望他能够多跟大自然接触,有一个很轻松快乐的童年,但是我也害怕,也许那个时候不自然地被卷入这个奋斗的洪流中,也会跟其他家长一样,我还真不知道哎(笑)”
你看,教育公平从来就是一件复杂的事,即便是王杨导演,他也只能做到用影片发现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只能交给时间。就像王杨导演所说:“我认为现在教育的这种状况,也可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不应该太过于担心,也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得更好,比如我去过台湾,台湾以前教育情况也是这样,但我现在去,发现社会导向已经有所改变,大家都在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活?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好的教育。”
这个时代对农村孩子来说确实太不公平,但社会的发展总会有遇到问题的阶段,就像改革开放以前“贫穷”是我们整个国家面临的问题,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始慢慢变得富有起来。只愿教育领域的“改革开放”早日来临,让更多农村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同等的享有同样的教育资源。
05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高考对农村孩子来说,或许是另一片绝望天地的来临,当他们发现自己拼了命考上的大学,并不能带给自己想要的生活时的那种绝望。但至少高考曾是他们的全部希望,如果他们只是顺从命运的安排,不曾为高考奋斗过,他们或许一辈子都到达不了城市,更何况也不是绝对的没有留在城市的机会。
所以高考是希望的开始还是绝望的启航,我想这个问题只能留给时间和具体的当事人来回答了。
而我这个同样出身农村的孩子,曾经是想要杀了高考的,觉得高考抹杀了我们太多的个性,但距离它过去的六年后,我要感谢它,感谢高考让我有机会在城市读大学,并考上了研究生,在这条求学的路上,我不知道路的尽头有没有我所希望的希望,但高考最起码给了我一次,看见更远人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