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了一冬的风接到通知,做好最后的收尾工作,准备收工了。太阳依照命令鼓足腮帮子释放温暖的光芒。大山苏醒了,河水潺潺了,小村庄也活动了。
与小村庄相邻的是一个大坑,这是我们儿时的天堂。但是现在已经完全没了原先的生动。坑沿靠近小路的一侧立着一排铁栅栏,栅栏外有六只绿色的大垃圾桶,村里安排的清洁工把各户门外垃圾桶里的垃圾倾倒进垃圾车,然后运到这里,有的直接倾倒进大坑,有的扔进垃圾桶。桶外还曾经堆着爸爸从家里拉来的“断舍离”,也曾有过木工作坊主扔过来被老妈拾回家盖木柴的皮子下脚料。
坑下是杂乱生长的杨树、柳树,此时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或抬头向天,或垂头梳发。坑底最深处已经板结,经过冬的冷藏已经裂开了一道道纵横交错的口子。
那里曾是我们而时最快乐的地方。
每到雨季,全村的雨水都流到大坑里,坑底最低的深坑就成了一汪池塘。大雨过后,是池塘里的青蛙最开心的节日。他们咕呱咕呱此起彼伏,全村的孩子们都听到了青蛙集合的号令,三五成群地到坑边玩。用纱布和铁丝做一个网兜,瞧准水边小鱼最多的地方,迅速用网兜一捞,就兜住了几只小麦穗鱼,把它们装进空罐头瓶里。
小霸王小雨带着几个男孩子浩浩荡荡来到池塘边,他们说要捉青蛙。可是青蛙是跳远冠军,怎么能捉住呢?只见小雨挽起裤脚,蹑手蹑脚朝着近处叫的正欢的一只青蛙猫去。青蛙感到不对劲,闭上嘴巴跳进水里了。这只没逮到,小雨并不急,他继续蹑手蹑脚向下一只青蛙靠近,终于捉到了它。坑边的小伙伴们欢呼着,鼓着掌,大家都佩服小雨敏捷的身手。小雨拿着他的胜利成果,领着他浩浩荡荡的队伍撤兵了。我们几个小女生按耐不住好奇,也加入了追随小雨的大军中。把小雨捉青蛙的丰功伟绩洒满了我们经过的小路。
小雨带我们来到一处破房子。这家人早就搬走了,我们在的地方是一个废弃猪圈。小雨在破猪圈里支起一个“烧烤架”,把刚才捉来的青蛙架在“烧烤架”上烤。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青蛙烤好了。小雨给每个小朋友分了点青蛙肉。
看着手中的青蛙腿,我好奇地问小雨:“这东西能吃吗?”小雨不屑地说:“这怎么不能吃?我还吃过烤老鼠呢!”“额!”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吹牛,反正我看着手里的青蛙腿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吃它,转手把它送给了身旁另一个男生。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要垒一面墙。校长带着我们五六年级的同学到大坑挖沙子。他说我们村的大坑沙砾大,是盖房子最好的沙料。果然,多年以后,村里的一排排泥坯房翻盖成大瓦房。原来属于小孩子的大坑逐渐被挖沙的大人和拖拉机占领了。小孩子不敢再去大坑玩了,青蛙咕呱咕呱地想念着它们的小伙伴们。
有一年邻村一家盖房,带着儿子挖沙。大人在前面挖,小儿子在后面玩虫子。突然哗的一声,松软的坑壁裂开了,一道沙墙滑了下来,把蹲在地上玩虫子的小娃埋在沙堆里。等他的爸爸把他从沙堆下救出来,孩子已经没了呼吸。
自此,通往沙坑的道路被挖断了,大人小孩和骡马都不能再轻易下到坑子里。沙坑再也没等到来捉鱼的娃娃。雨季,池塘积满了水,水里的小鱼寂寞地游来游去,池塘边的青蛙日夜呼唤着它的“泥猴”们。秋冬季节,坑里的水位逐渐下降,坑底干涸,在寒风中凝结成块,又冻裂成鱼鳞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