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泼妮娃
真正的爱是美与激情的产物。保持追求美的决心,保持爱的渴望的激情,将更容易获得爱神的青睐。
天冷起来,万物慵懒,我们来聊一点温暖的话题吧。在空气里撒点糖,总是令人愉快的。
01 性感女神斯嘉丽再婚
360度无死角美人、演员“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和科林·乔斯特近日秘密结婚了,两人举办了一个小型仪式,只让最珍爱的亲友参加,非常甜蜜低调。
这是斯嘉丽·约翰逊第三次结婚,仍是科林·乔斯特眼中最令他感到幸福和舒适的人,他写下这样的甜蜜宣言:
I have met someone i love feel more comfortable than i have ever had,i am more confident that i am connected to everyting what i work on and that i am connected to everyting i create ,whether people like it or not.
我遇到了一个我所爱的人,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让我感到舒适的人,我更加自信我与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我创造的一切都息息相关,无论人们是否喜欢。
微博上还有这样的:
#何猷君奚梦瑶好甜#
#杜海涛沈梦辰正在筹备婚礼#
#这就是嫁给爱情的样子吧#
尽是这些“甜”字当头的热搜,是大家都一致约好的吗?
我们从他们头上抠下爱情的字眼,拿过来放在自己的盆子里,泡一泡,洗一洗,瞧一瞧,用一用。
02 爱的激情
手头正好有一本李银河的书,《李银河说爱情》。 当代社会学者中,李银河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经过王小波的蜜罐洗礼,李银河的爱情自然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性学研究了一辈子,她的结论是,婚姻、爱情、性,这三者关乎每一个人,贯穿人的一生,而有和没有爱情的人,整个一生截然不同。
李银河把爱分为三个层次:好感,喜欢,激情之爱。
爱情之于一个人,到底是干嘛用的呢?
爱情是抵御死亡的利器,
是消除孤寂的良药,
是灵魂相依的渴望,
是相互探寻的深邃,
是踏足禁忌的诱惑,
是抵死缠绵的借口,
是彼此渗透的融合。
……
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是乍见之欢,相见恨晚,相谈甚欢,似曾相识,柔情蜜意,心有灵犀,惺惺相惜,久处不厌,心心念念,致命吸引,彼此取暖。
爱一个人与创作一部作品非常相似。
爱的激情需要一个激发爱的对象,同时这个激发爱的对象也是感情抒发的对象,如果对象变得不存在,或者不容易获得,爱的激情就会变得压抑,苦闷,甚至变形,如果得到这个对象的热烈回应,就像滔滔江水得到顺畅奔流,非常快乐。
像创作一样,有时候甚至毫无目的,只是为了让体内的创作激情得到抒发和缓解,有的人通过绘画,有的通过写作,有的通过作曲或歌唱,有的人通过砌一堵墙,无论什么形式,只要能完成这个“缓解”过程,都会成为爱所运用的客体,也就是被爱赋予的对象。
从哲学上来说,爱是为了验证自身的存在和感受而存在,爱的客体是辅助这种验证得以完成的必要手段。
一个人如果只爱自己够不够呢?
把自己既当作主体又当作客体地去爱,能完成这个“为了验证自身的存在和感受”的爱的过程吗?会产生什么问题呢?
首先,这种交流会由外转向内,一切都在自身完成,切断了对他人的人际关系。如果不是有意对自己做出激发爱意的举动,爱的激情并不容易在自己身上获得。我们常常会忘记、或者是因为懒惰而不会爱着自己。也就是说,对外比对内要容易。
那么问题来了,对外的关系,对其他客体所产生的爱的激情,都是有意激发的吗?我们知道并不完全如此,很多时候还更像一种身不由己的被迫。
有意思的是,对外的易得性更像一种不费吹灰之力的被动之举,而对内就要费尽心机。
这是否解释了一个人无法很容易地爱自己的原因呢?
03 爱的形状
爱是什么形状?
不受控制的洪水猛兽?还是偏僻寂静的避风港?
少年时爱情是梦想的期盼,后来变成一块贴身的汗巾。
爱情其实是乏味的,不应该处处都宣扬爱情。尤其在已经一头扎在世俗生活里的人眼里,爱情已经变成矫情的怪物,最好离得越远越好,提都不要再提,仿佛那是年轻时候不小心留下的伤疤,最好的办法是用衣物遮掩起来,不让别人发现。
我们把这称为成熟。但成熟并不能让人更快乐。因此无论如何,爱的形状应该是多彩而有秩序的,既不泛滥成灾,也不保守禁锢。
因为爱本身是智慧的温床。
在这里,我们只探讨几种爱的“异常”形态。
其一,平淡的夫妻之爱,爱情到底还在不在。
大部分人持肯定态度,但也深知这种类型跟激情之爱已经有别。
这也分两种,一种是静水流深、相濡以沫的深情,两个人一起经历的喜怒哀乐和温暖的感觉也尤为珍贵。
一种是混搭过日子的生活伙伴,满足于物质快乐,或者生活理想已趋于泯灭,靠物质或亲情关系维持现状,难以寻觅爱的踪迹。
其二,并未牵手的爱,爱情到底是否曾经发生。
以暗恋为代表,感情的暗流汹涌澎湃,但没有落到太阳底下,也没有落到实处,让人不免怀疑如果这是爱情,它又缘何以如此残缺不全的形式存在?
不可否认的是,它仍然曾以精神快乐的形式让一个人更完整,从这个角度说,爱是一种自我成长的仪式。
其三,分开了的爱,爱情到底还在不在。
刻骨铭心的“失恋”主题诞生过无数经典迷人的艺术作品。
要说时间治愈了失恋的人,还不如说他们是被神圣的生命力治愈了。
记忆不再是重负,那些青春岁月里所有的快乐和忧伤所组成的露珠,从成长的叶片上滴落下来,被双手捧接,细心呵护。那些散淡而深情的话语变成往后时光的熨帖和慰藉。
那是一种爱的练习过程,即使知道对方还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活着,但在你这里,对方已经永远死去。你带着长长久久的记忆,以及刀劈斧凿的刻痕活在余生。这让人伤感,也让人永恒。
最初的伤痛已经结痂。后来你竟然只是感激,这让人变得丰富而深刻。
你爱与被爱,然后超越了爱,获得重生,你的生命就会获得很高的韧性。
这种韧性坚不可摧,可以抵御岁月的风霜雨打,严寒酷暑,甚至带你穿越寂寞难眠的深夜。
因为你曾经被灯塔照亮,你航行于大海的扁舟便不会孤独。
随着对人情百态有了更多的宽容心,你学会了怜悯,悲悯之心变成一汪温柔的池水,你只想让人快乐和幸福,因为深知这种快乐和幸福如此稀少而珍贵。
你想让相爱的人终成眷属,哪怕他们是同性也好,异性也罢,其他也可以。
你想让世界一派祥和,但明知不可能,仍心怀痴愿,做一切你能做的,哪怕是痛哭与呐喊。
稻盛和夫说,“人终其一生的目标,就是修炼一颗美好的心灵。”
也许真不是其他,也不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一颗打磨过的,如钻石般光彩夺目的心灵。它或许没什么用,但只要熠熠生辉,就是给这个地球增添了美。
还有一种说法,人从出生到死亡,就是在塑造灵魂的过程,灵魂一旦成型,也就是死亡到来的时候了。
挺美好的说法对不对?
对于有灵魂的人来说,灵魂的雕刻是持续而痛苦的,又是不得不进行的一项使命和工作,而且你自己是并不知道你的灵魂最终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呈现的。
就如一部中世纪电影《纳尔齐斯与戈尔德》里讲述的那样,戈尔德在为教堂雕刻那尊宏大奇特的圣母像,整个过程是被众人所排斥、误会、不理解的,他只能偷偷关起门来埋头苦干,最终圣像呈现于世人的时候,才如此惊艳绝伦,以神秘的力量让普罗大众纷纷跪拜祈祷。
灵魂也是这样诞生的。
连戈尔德自己也不知道最终雕刻出来的,是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灵魂。
04 干净清爽的美
爱能产生美感,人人对美趋之若鹜,否则不足以解释缘何我们总带着极大的热情围观八卦别人的爱情故事。
美,是激情的满足。
孟德斯鸠说:”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一个人保持内心清淡、清爽、干净的美,有多重要?
很重要,因为终有一天,你会遇见那个把你的一切呵护在心间的人。
你们琴瑟和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浓情蜜意。
这种美的干净清爽并不是因为没有经历过苦难的泥淖,相反,正是因为受过千万般的洗礼,洗尽铅华,得到一种朴素、本质、浓淡相宜、百看不厌的美感。
这种美澄澈、通透,散发着智慧的馨香,闻之则喜,过目不忘。
如何获得这种美?
保持爱与善意。它们提供爱好美的源动力,是美得以持续滋养的土壤。
保持天真与纯净。它们让美更鲜活生动,是美不断得到提纯的天然催化剂。
保持好奇与想象。它们为美创造新意,是美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和创意伙伴。
写在最后
唯爱与美与激情相遇。
来源:泼妮娃(ponew) 趣读旅行(ID:Koalatravel)原创作者
致谢: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欢迎转发分享。
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