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车里,宝宝兴奋的跟我说个不停,刚好在开车的先生在说什么,我转头跟先生搭话,女儿一下子急了,两只手捧着我的脸,硬转过来让我面对她:妈妈,你要听我说!
这一幕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忽然间意识到,虽然女儿不足四岁,在我们心目中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宝宝,可是其实,她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懵懂的认识,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自我认知体系。这套体系甚至跟成人世界有很多的不同。所以,想要跟她做有效沟通,放下属于父母的权威指令式的交流,还真的是有点难呢。
想要跟孩子做沟通,首先我们要先学会倾听:你要懂得她要表达的意思,才能真正的理解她、甚至引导她。任何时候,倾听,都才是沟通的前提。
不足四岁的孩子,再怎么能说会道,语言表达能力也很有限。而倾听,并不意味着就只是干坐着听她说而已,倾听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对方感觉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注。这些其实,都是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实现的。
比如说,与女儿共处的时候,我会陪她画画、拼拼图、念书,这个时候我会问她:为什么要这样画啊,你最喜欢哪个颜色啊,这个图案拼出来是什么意思啊,这样女儿就会觉得妈妈跟她一起在很认真的投入这件事情中,她自己也会特别认真的做解答。
当她闹脾气的时候,我一般会紧紧的抱着她,告诉她:妈妈在这里,妈妈会一直在这里的。就这样抱着她,让她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接纳的,这样往往不一会的功夫,她的情绪就好多了,然后就又可以开心的去玩了。
不要以为只有孩子才是这样的,跟成人交流起来,背后的原理逻辑,其实也是一样的呢。倾听,让对方感受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注,然后,通过几个小技巧,更加有效的实现沟通的目的。
换位思考,建立听众档案
上周开完职能线会议,这周就接到了很多的工作任务。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一个同事跟我滔滔不绝的倾诉起来:领导啊,这个事情不用问的啊,我跟你说,他们巴拉巴拉,肯定没有用的啊巴拉巴拉~~~不管我中间怎样把话题拉回来,都被他无视掉,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倾诉中。如果说世上有什么事情可以惹火我,这样找不到重点占用别人时间的自我倾诉行为绝对排的上前三,尤其在我还有事情要做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就需要用到换位思考了。这次沟通的主题是布置接下来的一项工作任务,而他的抱怨则是这件事情的困难。那么站在他的角度,我就要先学会倾听,对他的情绪和现在的困难表示理解和同情,然后告诉他这事情做好了会有什么激励,引发他的兴趣,最后,认可了他以往的工作成绩,表示这件事对别人来说有难度,对他来说还是做熟了肯定没问题的。
几句话说下来,这位同事眉开眼笑,就差拍着胸脯跟我立军令状了,任务顺利布置下去。
明确沟通对象,明确目前遇到的困难,激发他的兴趣,换位思考,建立听众档案,转化心态,沟通第一步就顺利的实现啦!
抓大放小,93%法则
我参加过很多活动,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很多活动现场,我大概能记住的,都只是主持人的风采,基本不记得具体说过的内容了。
其实在沟通过程中也是这样,具体说话的内容,时间长了可能就慢慢淡忘了,但是经典的形象我们却会长久不忘。在沟通过程中,真正有效的部分,只有7%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另外的93%,都是通过我们的外在形象、肢体语言等来体现的。
而锻炼我们的非语言的力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录视频!我们看别人的时候总是会留意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大概是人之本能。通过视频的方式,我们可以直观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
在沟通过程中,抓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比一味的打磨语言内容技巧,可有效多了哦。
巧用引导,鱼熊技巧
人们常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在沟通过程中,只要技巧得当,巧用引导,其实,我们是可以做到鱼和熊掌兼得的。
在与人做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最经常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明明在说A的事情,突然有人忍不住延伸了一下,话题就可能转向了B。如果这个时候顺其自然发展,可能话题就不知道是否会继续歪到C还是D了,这个时候如果生硬的打断,肯定会让说话的人心情不好,如果顺着话题,就有可能不能完成既定的讨论内容。
所以啊,在这个时候就要巧用引导,说话时,一边承接对方的话题,同时起头你想说的语句,自然的把话题引导过来。比如:“某某说的没错,这让我想起了A其中有一点…”
巧用引导,这样既不得罪跑偏的人,又可以让话题继续,谁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呢?
沟通无处不在,但沟通最需要的,是用心!任何不走心的沟通,就算言语再充分、技巧再娴熟,也还是很难打动对方,更难真正的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拿出与自己的孩子沟通的耐心和细致,认真倾听对方,再配合以有效沟通的技巧,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达成,我们想要的沟通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