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花怒放是个好电影。就宁浩的作品而论,这部电影只能算是一般般的。就电影圈而论,这部就属于非常棒的电影。值得一看,推荐。
看完后,有三点感觉,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讲故事高手
从 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到无人区,宁浩都证明了他是一个讲故事的大高手,这部也不例外。
首先,故事情节非常紧凑,流畅,吸引人。整部电影,两个小时,不会让人走神,也不会有突兀的感觉,而是很自然,犹如泡在水里顺流漂下,很舒服的感觉。而且,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透着宁浩的味道,那种聪明,机灵劲都洋溢出来的感觉。
其次,交叉设计的故事情节。宁浩很喜欢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故事情节并行处理,每个情节都是不同的感觉,不同节奏,如同耿浩,郝义与康小雨两段,一快一慢,一个是荷尔蒙,一个是文艺范,待到交汇处,又融合的很自然,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
当然,这部电影在幽默桥端上,比想象的少一些。
另,黄渤演悲情的小角色,非常适合,不搞笑的去演,也很适合。
You always have a choice
当看到电影结尾时,我的联想是 乔治.克鲁尼穿着太空服在太空漫步(地心引力 这部电影)。这是一个很奇怪的联想,我反思得出的结论是 耿浩 的转变,来自于同样的自我成就的过程。
电影一开始就是耿浩悲催的离婚,他用把每个家居,家电都锯开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痛苦,不满,怨恨。他想的是 为什么康小雨要离开他,原因是有钱的小三来插足了。所以他才要报复小三,才试图拿着扳手想给那哥们来一下,可是又怂了,没胆子下手。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二人会分手呢? 那就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耿浩与康小雨的爱情,始于大理洱海边。有了老婆,就得养家,于是为了生活,耿浩放弃了歌手的职业,开一个二手音响店,估计也是很不成功的。接下来的桥段就是老俗套,二人感情发生危机,第三者介入,而后就是离婚分手。被甩的耿浩很不爽。
因为他觉得他付出了一切,可是得到的却是背叛。为了这段爱情,他放弃了歌手的理想,开二手音响店,苦苦支撑,最后得来的是另一个有钱男人把他老婆拐走了。这差不多就是一个标准范本的苦情戏。
所以,耿浩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是康小雨亏欠了他。
在这个思维模式(电影里的台词“阴影”)的前提下,他就踏上了电影中的旅程。
其实,这并不是康小雨的错,而是耿浩的选择。
康小雨爱上的那个耿浩,是作为歌手的耿浩,虽然没有钱,但是有热情,有自信,积极向上,能够带给康小雨安全感,能够给康小雨希望,让他觉得这是个爷们。
开了二手音响店的耿浩,颓废,消极,没有信心,只有抱怨和无助。 这个耿浩不是康小雨爱的那个人。
所以,不是康小雨变了,而是耿浩变了。
现实中,很多富翁破产后,随之后来的就是离婚。其实,原因不在于钱,而在于人变了(gold digger 除外)。当没有钱后,支撑富翁信心和自我认可的基础崩塌了,他失去了安全感,觉得一切都要离他而去,他变得非常没有自信,自怜自哀,难以沟通,接下来要么变成一个控制狂,要么就是酗酒,暴力倾向。所以,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女人,而是男人本身。
不同的例子还有很多,我的家乡就有一个真实案例,他很年轻的时候就赚了很多钱,接下来就是花天酒地,随后就是生意失败,债主堵住家门,他不得不到处东躲西藏,他老婆在家照顾儿女,还得做工维持生计。即使如此凋零,二人也没有离婚(更合适的说法是:二人感情更好了)。因为他很努力,他没有抱怨,喝酒泄愤,而是想办法,找出路。一个人的彪悍,在困境时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种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可见,原因并不是钱,而是人。
所以,正视这一段历史,找到自己身上的责任。这个故事从一开始,耿浩手中就有选择权,他可以选择继续做一个更加努力的歌手。 即使开了音响店后,他也可以寻找方法来把生意做好。生意即使做的不好,他也可以选择保持热情和勇敢,保持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沉。
生活不易,但它不是借口,不是你放弃自己,不是你抱怨的借口,也不是你之所以不成功的借口。
所以,还是得拿出防狼喷雾,正面面对,别躲避,解决它。当面对它时,才会发现方法总是有的,而且很多。 正如同要逃避时,借口总是有的,而且很多。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
You always have a choice.
在这一点上,这部电影讲的不透彻。
缺啥补啥
绝大多数电影,都是大团圆结局,把这些电影的结尾剪辑在一起,就是一台春晚。
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我刚开始看电影时,曾经为这事纠结很久,后来想明白了,就释然了。
作为精神食粮,看电影就如同到饭馆里吃饭。饿了才会去吃饭,精神世界无法满足的,也就得靠精神食粮撑着。现实当中饿的越狠,精神世界就会吃得越多。
所以,现实越残酷,电影结尾就会越完美。从这个角度讲,就可以理解 新闻联播和春晚的天下太平,国富民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