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10号,我写赋能演讲逐字稿时想用一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表明我们需要不断地补充知识积累、补充自身底蕴。然而,书到用时方恨少,记忆更少。我竟然一直想不起这两句,特别是“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竟然能从10号一直想到11号,直到最终到了参加座谈的教室里面,看着清清老师的脸,我最终才记起来。
为了写字也为了以后讲课时能准确恰当引用唐诗宋词,我决定今后学习的内容里加上我一直钟情的古体诗和词。
今天看的内容就是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第一首广为流传,而第二首则以“春水泛舟”的形象为例,讲出了艺术灵感和客观事物的影响的重要性!“源头活水”是主观,“春水推动”是客观,主客皆齐,方能文思如泉涌!
R
都说唐诗重于意境,宋诗长于义理,果真有点道理。
I
朱熹这首《观书有感》应是典型的宋诗。虽无隽永的意境、也无深刻的情意,但其以小见大的手法,丰富的寓意,使得这首诗千百年来口耳相传,以至于人人都会背这一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
背诵观书有感·其一和其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去了解朱熹,都说字如其人,其实文字也如人,什么样的人才能说出什么样的话。
除了练习气息的数栆外,为加强舌尖和嘴唇的力度,今天起有空练绕口令。要求计划是30遍/首/天,看实际做的情况。今天开练的是(训练的是双唇和喷口)
八百标兵(b、p)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八了百了标了兵了奔了北了坡,
炮了兵了并了排了北了边了跑。
炮了兵了怕了把了标了兵了碰,
标了兵了怕了碰了炮了兵了炮。
炮兵和步兵(b、p、m)
炮兵攻打八面坡,炮兵排排炮弹齐发射。
步兵逼近八面坡,歼敌八千八百八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