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食为本,民以食为天,道出国人对吃的虔诚。中国人自古爱吃,会吃,并且吃出了文化。诗三百中大量诗篇反应东周时期饮食习俗,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源头。魏晋汉唐歌赋中以杜康美酒,珍馐美味宴请天下之宾。宋元明清美食家比比皆是。汪曾祺先生更是将吃上升到审美的高度,即使是寻常食物,在他的笔下,读来也是别有滋味。食物早已不止是果腹之物,它记录着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世界上最治愈的东西,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可若将二者结合,岂不乐哉?
人有七情,食有五味。美食相伴,诗意人生。
它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逍遥自在;它是"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的惬意满足;它是"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相思之情;它是"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的酣畅淋漓;它是"白菜清盐糙米饭,瓦湖天水菊花茶"的平淡自然......诗人哪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留恋良辰美景,沉醉经史子集,却也在油盐柴米中寻找味觉的灵性。
东坡爱吃,号称“饕翁”,独创“东坡菜系”,终其一生,也没有中断过对美食的喜爱和对烹饪的研究。他广交平民百姓,遍尝各地风味,就地取材,亲自下厨创制出许多精美的膳食美味,亦写下了不少传世的美食佳作。
陆游爱吃,虽走遍大江南北,蜀地佳肴和江南风味却最令他难以忘怀。时常回忆起蜀地纯白如玉的唐安薏米,细嫩鹅黄的新津韭黄和名声大噪的成都蒸鸡,而江南风味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眷恋,对乡土的感怀。他的手握紧笔杆诉尽金戈铁马的豪情,他的手摆弄锅碗瓢盆传递寻常百姓家的清静安闲。
最喜稼轩用典,“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西晋张瀚北方为官,只因秋风起而思念家乡吴郡的鲈鱼,竟辞官归家。明末清初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身陷囹圄,斩首之前却不忘留下“花生米与豆腐干一起吃,能嚼出火腿的滋味”的美食之法。
公子宋因吃弑君,张岱因吃办螃蟹宴,王羲之因吃作东床快婿,杨玉环因吃惹人非议,乾隆因吃创满汉全席……
美食是一种精神。美食之美不在“食”上,而在“人”上,在于人之美心,美趣,美乐。热爱生活的人,无论富贵贫贱,对美食的敏感与执着,都一如既往。简单食材里吃出丰饶的滋味,更能见其灵魂的精致。
天地有情,孕育灵山秀水,成就世间食材。闲人有意,握刀切开肥美鸡鸭,端锅清炒素菜蔬果,在旺盛的火苗上烩出恰到好处的炙热,在精细油盐中回味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