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今天的内容之前先提供一张图片,这张图片即使这篇文字的条目纲领,也是我对亲子陪伴过程中的一些个人化的思考。
亲子陪伴从本质上说是一场父母与孩子相互作用、建立、维持健康关系,并在关系中对孩子成长形成积极正向影响的一种艺术。
亲子陪伴一定绕不开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正如我们在社会上与其他人建立关系一样,涉及到知己知彼这两个方面。作为家长的我们,首先要从若干个维度来认识自己,孩子与父母是两面相互映照的镜子,当我们自己能够清晰的认识自我时,父母的这面镜子才能清亮,才能完整、全面、本真的还原孩子的模样。
那么我们如何来认识自己呢?这里给出了我的三个思考:
一、可以借助这样的四个小的问题来认识自己的天赋。1、我们是内向性性格还是外向性性格呢?2、我们是喜欢仔细的通过观察收集获得信息,还是更喜欢通过文字、符号、抽象的概念来间接的获得信息呢?3、我们是一个努力做到运用逻辑做出客观判断的人,还是深受自己价值观、感受、观念影响的人呢?4、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更倾向于收集信息缓慢做出决定,还是更倾向于先做出决定,再通过收集信息进行论证呢?这四个问题,分别涉及到了我们主要生活在哪一个世界里,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还是自己头脑中由概念和思想构成的精神世界里呢?我们主要对哪种信息类型敏感,是具体的实际的现实的信息,还是抽象的想象的可能性的信息更为敏感呢?我们倾向于应用逻辑来进行客观判断,还是更倾向于运用感受来进行主观判断呢?我们更喜欢收集信息,还是更喜欢进行决断?这四个维度是人生而有之的一种内在生理活动倾向。它是我们人的一种天赋,也决定了我们人的外在行为。通过这四个维度的思考,我们可以简单地了解自己的内在天赋。
二、认真盘点自己的兴趣领域。由于人的内在天赋作用,我们总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运用自己喜好的方式活动,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学习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方式。通过梳理清晰自己的兴趣,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认识自我的途径,在从事兴趣活动中,我们常常会伴有心流的体验,充满了内在的充实愉悦,忘我,同时,我们会感觉到时间流逝的特别快,这样的一种状态,就是心流体验。
三、清楚明白自己的能力所在。在兴趣活动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发展,相应与此对应的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这样来看,我们一个人就可以通过天赋兴趣能力这三点,进行清晰的透视了,知晓了自己的,这三点也就清晰地知晓了自己。
那么对孩子的认识如何进行呢?
依然可以采用上面三个维度,观察孩子在于我们相处的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进而推测孩子所固有的内在天赋。比如孩子是喜欢不断的肢体运动,与周围的人嬉笑言谈,还是更喜欢独自的阅读深思?在与我们交流讨论话题的时候,孩子是喜欢在不同的话题之间跳跃,还是喜欢对一个话题不断的询问延伸呢?外向型性格的人更有着生命的宽度,而内向性性格的人更有着生命的深度,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精神活动方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孩子是喜欢描述事物的外在形态特征,还是更喜欢用一些抽象的词语来表达对事物的极具个性化的理解和猜想?这是孩子收集信息方面的差异,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说话特别较真,喜欢直来直去,对待问题总是喜欢求真,而很少或难以顾及到别人的感受,那么这样的孩子更倾向于逻辑思考,而有的孩子在说话时更为婉转曲折,也往往对别人的评价更加的在乎,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忘我的投入,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会轻描淡写,甚至完全忽略忘记,那么这样的孩子就更倾向于用情感来做事物的判断。最后孩子是更喜欢做决定,还是更喜欢不断的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这是孩子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差异。
关于孩子的兴趣,这里特别要注意,孩子现在所从事的活动是他自主要求的,还是我们大人强迫孩子进行的,因为真正的兴趣是于个人的天赋,相匹配的外在实践活动,特别强调的是孩子能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充分的使用,他所擅长的认知能力并体验到能够驾驭这些能力的自信自尊自豪,所以兴趣他是一个靠内在驱动力所维持的探索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享乐的过程。这与由父母逼迫而进行的伪兴趣是有着根本上区别的。
通过伪兴趣是无法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准确预测判断的,在孩子的活动中,我们是否有意识的分析过,孩子所具备哪些能力呢?
这里提供一些维度可供大家参考,这些维度来自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也就是通过智力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可能性预测,并能够在相关领域产生作品、价值或服务的能力。有这样八种:语言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智能。每一个人都有这八种智能,但因为天赋和所兴趣的领域不同,这八种智能的发展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每个孩子至少会擅长两到3种智能。
最后我想从关系学角度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亲子之间陪伴的关系中所存有的状态。亲子陪伴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当然是一种含有血源,存在有组织教育性的关系。
亲子关系分为这样三种类型:一种是强弱之间进行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这不能称之为陪伴,更像是一种驯化,或者说是完全一种父母的生命意志向子女进行灌输的过程。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个体化程度会非常的低,逐渐的变成一个容器,不断的容纳接受父母的三观,最终成为父母的复制品。但遗憾的是孩子所具有的生理心理基础并不同于父母。这样也就无法真正地成为父母的复制品,就出现了一种非常尴尬的现象,父母的优点无法完全地传输给子女,在传输的过程中由于子女所固有的基础,让这些优秀的品质发生变形扭曲,而在这样的一种内在冲突中,孩子的成长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孩子在父母能够控制的范围内,表现得顺从、乖巧、有礼有节,当远离了父母,就会出现两种让我们担心的状态,要么是唯唯诺诺、无所适从,因为失去了给他生活进行指导的权威;要么就变得肆无忌惮、张扬跋扈,因为他内心长久的压抑,成了他释放自己的一种毁灭性的冲动。无论哪种情况,都不是我们家长所希望看到的。
第二种状态是亲子之间强强的碰撞,起初的冲突,变成了后来的越来越淡的关系疏离。因为碰撞会引发彼此的痛苦,而我们人类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无论是家长还是我们的孩子,谁都不愿意整天活在痛苦的情绪之中,无奈又没有相互让对方臣服的手段,于是就逐渐地彼此疏远关系,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例子,起初亲子因为各种小事而起争吵争执,渐渐地彼此发现有太多的细节和观念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既然无法改变对方,那么就渐渐地割断了与对方的情感联系。这既不能成为陪伴,也不能称之为亲子关系了,我认为这样的一种状态,是最糟糕的状态。
那么健康的亲子关系是怎样的呢?从人的发展上来看,人是需要终身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动物,我们从出生一无所有,到愈发成熟,愈发的智慧,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与各种困难搏斗,与各种问题周旋,慢慢积淀下来的。所谓学无止境,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份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初心,那么亲子关系,就会维持在一份健康快乐阳光的状态之中。比如我们的亲子记录,我们的这样一种行动本身,就是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在这样的一项活动中,首先成长的是我们,由于我们的成长,带动了孩子的成长。如果说家庭是一列火车,那么家长就是这列火车的车头,家庭的内在动力,是要靠爱的流动循环而激荡起来的心灵力量。那么这份爱从何而发源呢?就是通过我们自身的成长而涌动出来的。因为我们学习,所以我们在遇到与孩子相处相伴时所面临的问题中,就会多了一份优雅、淡定、从容。我们的这份神闲气定,给了孩子一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处理问题的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