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在阿里巴巴二十周年时提到了未来的一个畅想:「30年以后,我们希望每年向社会推荐输出至少1000名10年以上的阿里人,他们应该参与到社会的建设。」
近日,有网友重新翻出这句话并认为这是马云换一种说法形容公司「裁员」,对此阿里巴巴官方回应称:员工从来都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产品”。10 年以上的员工在阿里很宝贵,在年会上是有资格坐在内场前排的,人才我们从来都不嫌多!
而在7日马云也对这个话题做出了回应,在微博上引起了很多人热议。
在马云对于网上说阿里每年向社会输出1000个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就是想裁员的回应中提到,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都经历了阿里的严格训练,对数字经济、对执行力都超越了很多公司,他们就应该到社会上其他地方去为社会做贡献。
马云还指出如果你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就会认为这些流言是对的。
很多网友表示在一家公司辛苦工作10年却在最需要钱,需要工作的年纪被裁掉,是一种不人性的商人行为。
而事实上,真正在一个企业工作了10年的人,即便被裁也该像马云说的已经不太在乎自己的生存能力,只有在工作中混日子的人才会在被裁面前显得焦虑不安。
01
工作10年被裁等于从零开始?
进入像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这样的大厂工作,对很多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甚至有点神圣的事,虽然面临的压力、工作量都很大,但福利待遇好,薪酬高,对很多人来说只要不出差错应该是像铁饭碗一般的工作,可是每年仍有很多人从阿里离职。
阿里管离职叫毕业了,先后有三个校友会,也就是离职人员的大集合,目前有超过10w的阿里毕业生在各个领域活跃着。
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即便是普通员工,在离职后凭借在阿里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薪酬很容易提高,也更容易被其他公司高薪聘请。而一些中高层的管理者离职后多数都已有一定的财富,这些人选择自主创业的居多。
如程维,曾任支付宝商户事业部总经理,现任滴滴CEO兼创始人。王皓,曾任阿里巴巴系统分析师,现虾米网联合创始人兼CEO。王小玮,曾任阿里巴巴中文站运营经理,现任虾米网联合创始人兼COO等等。
据阿里离职人创业黄埔榜显示,上榜公司数量已经增长到1026家,总市值超10000亿元(2017年统计)。
在一个企业工作10年以上的人多数都能晋升到中层乃至高层的职位,而这些人继续在同一个企业中工作下去,显然职业生涯已经触及天花板,想要继续往上晋升几乎不可能,对于一些有野心、有能力的人来说,一直屈身于上层领导的掌控之下是一件浪费生命的。
因此对于在同一企业工作超过10年的人来说,不论是离职或是被裁都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是从像阿里这样的大厂里毕业。
10年磨一剑,无论在哪个行业,真正打拼过、努力过,并且从中有提升自己能力的人,都不会因为被裁或是离职而焦虑,正如马云所说的,这些人都是一个企业的宝贝,因为有能力可以独立于社会之上,所以舍得让他们到社会上去闯荡一番。
要想在面临被裁或是离职时仍有实力可以跟后来人较量,跟前行者攀比,就要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正确工作方法,保持独立思考和正确的想法。
02
别让假努力混掉你的日子
不管是刚进入职场的小白还是历经风霜的职场老手,总有人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
对于现在的职场人来说加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甚至可以说是常态。多数职场人虽不至要每天996的地步,但却也鲜有能在标准工作时间内准时下班的。在冬天能赶在天黑前下班都能让职场人开心半天。
有人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不加班不成活的时代,可是如果仔细观察,却不难发现,多数人的加班,并不是真的因为工作多到做不完,而是自身的工作方法、工作想法不正确。
大概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或者身边都有这样工作的人。他们在面对一些资料、报告等的整理或者录入工作时,看似很努力、很仔细地逐一在登记、核查,可是到最后往往交到上司手中的时候还是会被发现这里不对那里又错了。
还有这么一群人,在工作时间内看似很忙,一直在电脑键盘上敲击,或是不停地翻动各类文件,可事实上却是在跟朋友聊天,在漫无目的地查找着跟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并没有多大关系的资料。
这些人在工作中付出的时间往往都比别人多,但是事情完成的结果却跟所用时间不成正比。
在同样的工作时长内,总有人可以在下班前把所有工作做完准时下班,也总有人把原本应该放到下班后再做的事带到工作时间内来做,然后看着别人准时下班,一边不甘心一边抱怨。
真正努力的人往往都是悄无声息的,因为他们忙着低头寻路,忙着在正确的时间内把该做的工作做完。对于每个人来说规定的工作时长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每个人对自己的时间分配不一样。
时间管理里有一个主流观点:用好碎片化时间。然而利用好碎片化时间的前提是能明确划分好各种工作事件的轻重缓急,在非碎片化时间内处理好重要的工作任务,才能有足够的碎片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乃至提升自己。
马云在提出向社会输出1000名阿里人设想时,把人群圈定为在阿里工作了10年以上的人,完全符合这个社会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这不全是一个企业或是一个企业家单纯的保本行为,更多的是维持整个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动力要求。
有能力的人被裁是炙手可热,没能力的人被裁是烫手山芋。能落实实处带来效益的努力才是一个人真正在工作中存在的意义,才对得起自己付出的时间,才能一直保有竞争的实力。
03
掌握正确方法才能处变不惊
告别盲目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价值需要每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赫胥黎说:“梯级不是为休息而设计,他只是供人一足踏上使另一足更高而已。”
同样的,一个好的工作方法并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个人时间,也应该为了在工作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在工作时间内处理个人私事,一方面是出于担心工作时间会过分占用自己的个人时间导致没有个人生活,另一方面是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工作中想要提高效率就必须学会利用、分配好时间,著名的帕累托法则(二八法则)告诉我们,工作中80%的业绩来自于20%的工作内容,换而言之对多数人来说处理好20%的工作就算没有浪费时间了。然而这20%的工作往往都是系统性的、较为困难的工作,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
多数人没办法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在于没有找到工作跟休息的平衡点。
费朗西斯科·西西里洛在1992年为了让自己能专注10分钟,所以随手在厨房拿了一个做饭用 的番茄计时器给自己计时,并再后来通过优化形成了一套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的内容很简单,就工作25分钟然后让自己休息5分钟,每4个番茄时间后休息时间增加为15分钟,以此作为工作循环。
每个人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长不一样,可以根据自身能坚持的注意力集中时长灵活设置每一个番茄时间单元,但必须保证在番茄时间内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手上的工作。
规划属于自己的番茄时间首先需要制定三个表格,内容分别包括:活动清单、今日待办、记录表格。
在活动清单内随意罗列出最近要进行的活动,随想随填,不用排序。
然后根据各项事务需完成的期限进行轻重缓急排列,将需完成时间最接近今日的工作放进今日待办表中,接着开始按照一个一个的番茄时间把事情一件件完成。
在对所列事件进行排列时可用四象限法则,将紧急且重要的事安排在优先处理的位置,在今日待办表内用备注提醒自己。
最后在一天结束之际对今天执行的番茄时间进行复盘并且总结。今日待办表需每天早上都进行更新。
俗话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完美的计划都会有出现意外的时候,在工作过程中也总会有很多干扰出现。
这些干扰可以划分为内部中断和外部中断。内部中断指的是直觉向心智发出信号,告诉自己去做当前专注活动以外的事情。外部中断是指有人找你询问或请你帮忙,并且等你答复。
面对内部中断要采取的策略:首先接受它,然后记录它,然后立即继续你手头的工作,避免真的被打断。
至于外部中断则要学会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说“不”,即便是重要的事也要在完成自己手上的番茄钟之后作为计划外&紧急事件处理。
在执行番茄钟时必须牢记每个番茄钟都具有原子性,不可分割,并且从一而终坚持把一个番茄钟做完,这样才能在工作过程中发挥时间的最大效益。
两次获得世界马拉松比赛冠军的日本运动员山本田一在他的自传这样描述自己的成功秘诀:“40 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倒了。”
面对每天繁琐的工作很多人还没开始,就已经被巨大的工作量套上了做不完的预想,根据墨菲定律自然最后会得到真的没做完的结果。多数的人都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的,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的。
学会把大量的工作按轻重缓急分类,将大段的时间分成一段一段的片段时间,再在相应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该做的事,然后利用空余的碎片时间休息、增值。
充分利用好时间方能游刃有余地穿行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做到了然于心,处变不惊。
PS: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转发收藏留个言让我看见你哦~
还可以关注公众号望梅阅读(微信号:wangmeiyunke),和我们一起探讨更多生活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