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学科组长郭老师安排了初一组英语老师互相听课,正好借这个机会多向各位前辈们学习,同时不断的反思自己欠缺的地方,早晨第一节课,是李金成老师的课,我们听课的老师早早来到教室,铃声一响,在老师和学生们流利的问好声中开始了紧张却很有节奏感的一节课。
通过这节课收获如下:
1.对于基础过于薄弱的同学,上课不张嘴说英语怎么办?
之前上课的时候,会有几个孩子英语底子差,站起来支支吾吾说不出一个单词,甚至根本就不吭声,上课的时候我虽然会不断地鼓励孩子,说错没关系,只要肯说就行,孩子会慢慢的挤出一两个单词,但是由于没有说英语的习惯而缺乏自信,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十分困难,在课堂上我会一遍一遍的重复,知道教会为止。其实这样存在的问题,就是浪费了大部分孩子宝贵的课堂时间,从而导致课堂进度缓慢,内容不够充实。在李老师的课上很明显给基础薄弱的孩子找了一个师傅,回答问题时,允许师傅在旁提醒,即使他不会,也能靠着小师傅的提醒回答问题,全班同学也不用等待着他吃力的给出答案。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确给薄弱学生找了师傅,但是出于课堂纪律的考虑,我的设计是有什么问题只能下课去询问师傅,现在听了李老师的课,为了更高的课堂效率,推进课程进度,上课时间照顾大多数孩子,允许课上师傅对回答问题的徒弟进行提醒,薄弱孩子多利用课下时间辅导更合适。(文章写于两周前,后来实际证明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从纪律的角度严格要求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后来询问过李老师,他的这种方式适用于没有一点英语基础并且接受程度极为缓慢的孩子。)
2.课堂内容如何讲练结合的同时,涉及到更多的内容?
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老师们来听了我的课,在讲的过程中,就已经发现了,对话练习很单调,句式不够让同学们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同时虽然让孩子们站起来进行了对话的展示且在一节课中已经尽量多的让孩子们站起来进行了练习,可是总会有顾及不到一些默默无闻的孩子。李老师这节课内容含量丰富,形式多样,在让孩子们掌握知识反复练习并且提问的覆盖面很广的同时,还在有条不紊的继续推进课程进度。从课件的设计上,能感受到李老师丰富的经验和备课的用心,一个一个小的知识点在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串联成一组完整的对话,同时还结合了前两课学过的一般疑问句的内容,循序渐进的让孩子接受知识,并且不断的复习巩固,反观自己,课堂效率亟须提高。
3.难度逐步提升,反复记忆提高课堂效率。
李老师在讲完单词后,很快的进入了课文的练习,首先是老师领读两遍,然后跟录音朗读两遍,接下来两人一组互相听音纠错,练习过后检测学生朗读效果,点名进行朗读并为提高学生上课注意力随时喊停让另外一个学生继续往下接,反复操练过后,李老师展示出了一张挖去关键词的课件,由于短语和单词都练习过且学生都很熟练了,很快的将课文复述了下来,然后下一张课件展示的是挖去了更多的内容的课文,能听出来孩子们在努力回忆并且尝试跟着全班同学的节奏往下走。
今天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学习困难是真的“顽固不化”,势必要和老师“死磕到底”吗?未必!孩子可能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是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训斥,而是要告诉一个迷路的人,迷路并不可耻,走对路终点很美好,他可能只是不知道怎么走,从孩子的成长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怎样走好路很重要,走路的方法更重要。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提高业务能力,迫在眉睫!山不过来,我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