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就很重要,很有意义,就已经是一面别人照见自己的镜子,既使什么都不做。努力表现弥补的是自己预先设定的没价值感吧,所以特别需要去被看到去刷到存在感,去讨喜去表现。其实回到自己有,自己要,自己可以,或者就不需要那么用力了。
碰到一些事情,内心总是被情绪充满,憋足了一股劲,想要表现,想要出彩。但似乎又不敢去表现,怕被说,被看到,被评论,被指责,就是爱出风头所以看到了么,贻笑大方。所以,又畏手畏脚的想要控制,想要不动声色不留痕迹的就被满足了。不暴露需要,不被看到需要,但就自动被满足好了的期待。要,但又不能要,不要又想要的纠结矛盾体。投射到外面,要么觉得别人在评判自己需要,要么觉得都是别人不让自己要的,无限纠结。
需要别人鼓动一下,需要被鼓励去要,但这种合心意的东西的确是很难很难的,所以我永远有抱怨的借口。同时,自己对于自己要的评判会随着需求越来越大而反作用也越来越大,以至于整个人被情绪充满。完全失去了自己,只是在一种对抗状态里的飘忽,越来越飘,越表现,越打压,完全的情绪体,没有链接到自己。
这时候或者只能是回到自己,你有,你要,你可以。你本来就有,你也可以有需要,你大方的去要,你可以,可以做好或者做不好都无所谓。没有一次的成败,没有一次的输赢,人生都是慢慢积累的一个过程而已。勇敢的去体验就是了,体验有,体验要,体验美好和挫败,允许。我感觉现在会有空间得多了。
除此,我好像还有点爽透不能,如果快乐,就尽兴的快乐,酣畅淋漓。但我似乎不敢这样的,我快乐,但带着对这样不对的评判,对这样下去的恐惧,总会发生不好事情的恐惧。会被惩罚吧,潜意识认定这样是不好的,会得到惩罚和打击的。所以想要表现和爽越大,打压和恐惧也越大,所以自己是被充满满的。
从有,放下刷存在感开始,从要,去满足自己需要,再从可以,到放松下那紧绷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