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交互与界面设计大会
UI/UX2018关注本土创意与设计设区的发展,是上海设计领域的盛会。今年的主题是Design for the future。
大会所有演讲报告的PDF下载:https://2018.uiuxconf.com/zh/schedule
两天大会,十五场演讲,归纳下来其实就分享了三个方面:需求探索,智能化设计,其他设计相关。这篇笔记主要我对第一个方面的理解。
对于需求的发掘和解析
UIUX2018 笔记+解析
需求是一种欲望
演讲主题:“食物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城市和身份?”
这是第一天上午最后一场演讲给我的启发。任何一个需求,其本质都是欲望,当需求被这样理解后,其实又回归到了老生常谈的情感化设计。
报告中分享了切入情感化设计的三个点:控制,自我认同,兴奋。
对于选择的控制是第一点的关键,有选择的自主性和可控的选择共同带来了更优化的体验,对包括对时间,品质和数量的控制。
在对需求的分析中,这部分报告挖掘到了需求里的自我认同和兴奋。而使用过程中带来的兴奋感,后来在“做买得起的高品质产品”这份报告里也有解读,小米的那款工具设计,其实也是在注重产品内的情感化设计。将工艺制作的过程展示出来,激发了使用过程中的兴奋感。
从零开始发掘需求。
演讲主题:“做买得起的高品质产品”
设计在解决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发掘需求成为一种必要
- 万物互联时代的新的用户体验
- 人和机器的全新交互:多重感官的交互体验
- 大数据之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应用请境
寻找需求的切入点是从四个层面来交叠产生的
- 在公司,也就是大的层面上需要解决公司的定位和怎么定义公司做的事情/产品;
- 在人的层面,需要知道你目标群体是什么(包括使用者,购买者,决策者,合作者,发言人等)
- 竞争者
- 环境(有哪些影响你市场的东西)
以具体事例解释了如何正确的发掘需求,设计成功的产品。
从用户研究来讨论需求:
演讲主题:“It‘s time to research our designs better. Here's how"
问和听,关注你需要关注的事。
- 第一步:确定你什么时候需要做调研。当你不知道或者不确定的时候,就需要去测试,比如说使用环境是什么,比如说他们还有什么其他想做的
- 第二步:准备:准备你到底需要知道些什么:你要知道,你知道的越少,你设计出来的也越少;当你准备好了4个内容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了。
- 端对端任务和主要的问题
- 允许录像的表单
- 记录调研的设备
- 准备好接受“和我之前想的不一样”的好奇心和意愿
- 第三步:执行你的测试
- 做好录像可能因意外失败,所以一定要同时做笔记(提前准备好你做笔记的方式)
- 开场介绍:让被试者尽量放松的开场白。“这是个原型,因为不是最终产品可能会有些问题。“”你可以随意试试,不过这原型可能有些时候不太好用。“
- 注意东西方的区别
- 限制跑题思维
- 好的研究员要了解:事情可能会朝不好的地方发展,用户可能会困惑,要帮助被试者找回自信,测试中不能有任何自己的意见
- 第四步:分析你的测试:最难的部分
- 笔记做的越好,分析结果越好
- 研究数据,而不是研究解决方法
- 时刻记住你为什么测试
- 你必须要能解释你的分析方式
- 把你的发现放在一起:做一个表格,里面有问题的严重程度,问题分类(认识,可用性还是其他)
- 优化你的发现:是否需要验证,边缘条件等
- 调研报告:只写足够用的部分,不要超过2页,不要混淆定型数据和定量数据
- 第五步:展示你的研究
- 第六步:设计师可能知道怎么更好,但用户永远是对的
- 最后:可用性测试你只需要6-8个用户就能发现80%的问题,而其他(除非你发现了规律或者模式)测试都是越多越好。
优化需求
演讲主题:“以设计为主导的产品研发流程“
在“It‘s time to research our designs better.Here's how"中,Sophie说,在能改动之前尽量多调研,于是,一份体验需求和用户反馈需求应运而生,也就是这份“以设计为主导的产品研发流程“的演讲了。
这份报告更多的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探讨了产品研发过程的优化,是体验优化需求落地的实例。
演讲主题:“设计如何驱动体验与品牌创新,创造线上线下融合时代的商业价值”
边界融合后带来的新需求方向,从大数据+设计来优化原有的需求结构。
从营销需求入手,也发散出了大会第二个方面的内容,边界融合后带来的未来设计:AI,Cloud,Big data,Design。
嗯……需求神马真复杂,来点简单的?
最简单的需求来源:用户反馈
演讲主题:Designing for Designers
Sketch的需求是简单粗暴的从用户反馈而来的。他们所做的只是筛选和排定优先级。
以上所述,“Design for the future”的第一件事:重新的发觉和解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