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我拿出一本书,喜欢涂鸦的儿子凑过来,惊叫:“哇,好漂亮的封面!”满屏浓墨重彩的蓝雪花,茂密却幽远,仿佛夏日繁星闪烁的夜空。
这本书,是简书作者雪花如糖的处女作《在星空中为你写一首宋词》。作者介绍很简单,“现居武汉,一个在象牙塔里默默教书的女子。”
全书以时间为序分四卷,“盛世汴京,诗酒年华”“歌尽桃花,醉卧红尘”“山河破碎,鬓染白霜”“开到荼蘼,再无芬芳”,从四个用心的标题,就大略勾画出宋朝及宋词的兴衰。目录已让人动心,开篇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说起,把宋朝定位为“及时行乐的年代”,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看了两篇,忍不住在朋友圈得瑟,“最近的枕边书,可以说集雅赏、趣味、爱情、八卦于一体,若你对宋词感兴趣,必定对此书爱不释手。”
一直以来,我自诩爱词甚于诗。看此书,突然汗颜,我想我的爱是流于表面且肤浅的,除了喜欢那些美丽的长短句,从来没有仔细研究过一阙宋词及其背后的故事。
书里有丰富知识。我第一次知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并非林逋的原创,而是化用了五代诗人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而晏几道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则直接引用了唐朝诗人翁宏的《春残》。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自然而然敬服于作者认真严谨的态度,这得是查阅多少资料、用心整理、仔细甄别的结果?
书里有逸闻趣事。作者在查阅正史的基础上,参考野史与民间传说,写出了一个个鲜活的词人及相关人物形象。读到太平宰相晏殊这篇,恍然大悟,哇,我们小时候看过的戏文“狸猫换太子”,原型来自宋仁宗的身世之谜。“生女一人,早卒......”知道真相却迫于情势,为仁宗生母这样撰写墓碑的晏殊得罪了皇帝,十年内两次被贬,富贵如烟云,难怪他感慨“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书里当然有浪漫爱情,但写人物若没有自己的观点,不如去看百度。雪花的特别之处,在于她总能放眼大格局又不跳离历史本身,并恰如其分地渗入个人鲜明的感悟。对于苏轼三段爱情的发问,“若问谁才是一挚爱,恐怕苏轼不会回答。对认真爱过自己的女人而言,比较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对于一前一后出现在李之仪生命中的两个女人,她说“与他既心灵相通,又彼此照顾,这样的感情,或许是只有在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里才能出现的吧。”
书里有壮怀激烈。两袖清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精忠报国,却死于“莫须有”罪名的岳飞;壮志难酬,梦里都在沙场秋点兵的辛弃疾......循着作者美好的文字,一一来到眼前。
文笔优美,赏析到位,故事精彩,这自不必说,最打动我的是时时流露出的女子特有的灵动。比如写秦观结交苏轼,“精心策划了一场自我营销活动”,分亲友引荐、引起关注、拜师成功三个步骤,并且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如此别出心裁的爆料,让人频频点头又会心一笑。
“如果当时的词坛有金鸡、百花奖的评选,估计柳永会双手捧着最受大众欢迎的百花奖杯,热泪盈眶地说:谢谢大家。周邦彦则一副学院派,拿起金鸡奖杯,对专业评委鞠躬致谢。而秦观呢,必定是唯一能捧着双料奖杯的人。”
还是这篇,生生把“千古第一伤心人”秦观写出了笑点,作者的幽默风趣、举重若轻一览无余。
一时脑海里闪过那些颁奖晚会的场景,我忍不住爆笑。“妈妈是个神经病!”惹得在一旁写作业的儿子,再次凑过头来。
曾在照片里见得雪花庐山真面目,清秀的脸庞,除了岁月给予的平和淡定,眉目间还有一丝掩藏不住的孩子气。文如其人,被雪花印证了。
犹记初识,缘起我那篇以第一人称写赵士程的文章,雪花的评论特别契合我的心意。于是去追她的文章,这一看,不得了,这位写起人物来,不仅满腹诗书,而且见解深刻,内心不禁添了几分欣赏。后来,在评论里你来我往,最让我喜欢的是她的谦和、低调。
我忍不住跑去小群炫耀,说最近发现一位好作者。彼时我在一个小群,聚集着几个因简书结缘的性格相投的朋友。众姐妹蜂拥而去,被雪花的文章和性情打动,纷纷怂恿我拉雪花入群。在熟悉的朋友面前,我常常像个人来疯,其实慢热而怯懦。酝酿许久,我终于鼓起勇气去搭讪,所幸雪花一口答应了。我第一次为自己的厚脸皮,得意地转了好几圈。
有些人,相识于文字,又远不止于文字。
赏心何止三两枝,这是我一个读书文集的名称,雪花把它题在送给我的书上,也是刚刚好。是的,《在星空中为你写一首宋词》让人赏心悦目,又觉意犹未尽。等我把后记一个字一个字读完了,还是舍不得掩卷,不由自主又翻到前面去。
就如,此刻,夜将深,我放下书,仿佛还沉浸在那个时代。
PS:实在不能剧透更多了。偷偷告诉你,双十一到了,当当网满100减50呢,如果感兴趣,赶紧去下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