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
我对文字的喜爱追溯到童年,三岁识字始,五岁背唐诗。我性格自幼内敛敏感,唯有面对文字,才会全然没有孤单感,阅读和写作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也让思想和情绪有了流动的空间。
没有功利心的阅读让我能细细体味文字的甘美醇厚,一个幼小的女童在书山字海里遨游驰骋,物我两忘。在人类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精神家园里,慢慢长大。
伴随着大量的阅读和写字而来的,是相较于同龄人更为丰富的词汇和对文字的敏感度。读书时作文登上校报,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也是屡见不鲜,虽然不足称道,依然给我带来大量的鼓励和肯定,也也给那平凡无奇的童年增添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不曾妄想成为一位作家,但仍坚持阅读写作。因为对我而言,这本身就是快乐的事儿。
这个时代的阅读现状
快餐时代,依然有声音鼓励大家回归阅读,这本是令人宽慰的。地铁上手机党,低头族中捧书阅读的男子被人拍下来发了微博引得网友称赞,也有更多的媒体撰文提醒大家阅读的必要性。越来越多的人被告知阅读的好处,我们曾一度以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对精神追求的提升,能让文化复兴成为可能。
令人沮丧的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很难有文字鉴赏力。在浮躁的生活里关闭电视和手机,静坐读书已是不易,内心潜藏的欲望成为阅读之源,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在大型书店里,在某某知名文学类网站的畅销榜上,大量这样的书名或标题广为传播:《二十几岁,先XXX》《姑娘,XXX才能活的精致》《你不做这几件事,凭什么成功》。
且走进一些大型书店,会看到有家长为了让孩子早早养成阅读习惯而购置书籍,可惜对大多数书店的经营者而言,书只是其谋取利益赖以生存的工具。书店的本质与商场超市并无二致。店早已被无病呻吟的小说或功利化的成功学污染,家长也许本身并没有太强的文字鉴赏力,给孩子早早阅读这样的书籍灌输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教育岌岌可危。
我也曾翻阅一些网站论坛里人气作者的作品。不可否认,那些文字的标题取的极具吸引力。给人错觉好像十分钟读完这篇文章真的能少走几年弯路。
可惜当我细细读完,发现文章讲故事太多,干货太少,文字和标题的关系暧昧不清,虽然中心思想积极向上,但是给出的方法论死板生硬,若有似无;却依然有怀抱善意的读者在评论里大肆叫好,说感谢作者指引了人生的方向…
我不排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不反对一切宣传和发扬美善的东西 。鸡汤的存在必然有其理由和价值,无可争议。我只是憎恶毒鸡汤,我憎恶功利化的写作者,他们分析大众的心理,他们关心的是怎样阅读量更高怎样更容易获得编辑的青睐,唯独忘了怎样写出一篇好文,怎样用自己小小的笔引导人们真正通过阅读自省,反思和精进。
本末倒置,忘记初心,古时文人生活最是清贫,如今新时代给了爱好书写文字的人以更多机会和回报。写作同样需要大量付出,好文得到回报无可厚非。但以文字谋利是对文字的亵渎。如今利益的触角伸向任何其所能企及的缝隙,连文字也未曾幸免。但这样的文字依然有市场,有背后的利益链条,依然荼毒着每一个怀揣好意渴望向上的普通人。
终其原因,还有太多身陷窘境的人们焦虑地寻找生活的出口,才能让这样的文字得以生存
很抱歉,对大部分人来说,阅读这些鸡汤依然救赎不了你那颗浮躁的心。
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不是靠阅读这些准则,你需要每天喝八杯水还是每日坚持健身;你需要广交人脉还是独善其身。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人在迷茫的时候喜欢拿着自己的地图去向别人问路,这是一种愚昧。
也许你需要忍受孤独,鸡汤里却劝你要广结人脉;也许你走错了人生方向鸡汤里却叫你坚持到底。没有经过望闻问切就随意开出的药方,你敢喝吗?
勿忘本心
说说自己吧。
一篇有感而发的文章无心插柳登上某网站首页。一夜之间,一个单纯热爱写字的无名小辈收到了无数“喜欢”和“赞”,四面八方的评论接踵而来,这种感觉像是突然被告知中了五百万一样地狂喜。
突然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画画是画画的奖赏,写作是写作的奖赏。能尽情倾诉抒发自己的想法已然是件幸福的事,文字被人肯定,茫茫人海有人与自己经历相似,思想共鸣,还有人因为自己一篇文章价值观发生了些许改变…还有比这更令人欣喜的事情吗?
狂喜过后的深思:这件事对我个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指引我可以以此为媒谋名谋利?还是对写字这个爱好的一种精神鼓励?
答案是后者。
即使就这样默默的写下去,一辈子与名利无缘。这是出于对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好和真心喜爱我的读者负责任。
且在一个以文字为本心的作者那里,永远不会生产毒鸡汤。
而你也不需要这些。你只是需要静下心来自我分析的能力。只有你自己能找到自己所陷迷宫的出口。至于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努力方向,我建议从阅读纯文学类书籍和提笔写作开始。
毕竟,成长是你自己的事,和其他人没有半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