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班二十余年了,好歹在城里有了个小窝。娶了妻,生了子,这个小窝就成了我自己的家。原来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就相应的成了老家。
家分新老,人心不分。接纳了新家,活力倍增。融入了老家,情感更浓。
新家老家距离不远,若有闲暇常回老家走走,虽然平常,倒也有益身心,其乐无穷。
老家不大,仅有二百来口人,多是本家。关系十分融洽。爹娘终年劳作,即便现在也从未离开土地,照常耕种,因此,身板硬朗,耳聪目明。很多时候,我们还未到家,他们就听到了声音,早早的从家里迎出来,牵着孙子,拉着儿媳妇,说着笑着,在村人羡慕的神情中走回家中。爹娘满脸是笑,步伐也变得庄重,那神情,仿佛我们是正在走红地毯的明星。我能感受到,爹娘此时的骄傲,自豪,幸福与激动。他们忙不迭的向媳妇儿介绍,这是你二哥,那是你婶子--------妻子也文静地接连向大家问好。大家就不停地说,看看人家这媳妇儿,多好,多懂事!妻子就微微一笑。我也不停给旁人打招呼。儿子见没介绍他,急了,还有我!娘就笑着说,这是我孙子,于是大家就善意的大笑起来。村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中午是一场盛宴。
我和爹去地采摘新鲜食材。时令不同,种类不同。如果是夏天,尤其丰富。一把豆角,一筐毛豆,几棒玉米,几块红薯,几根地黄瓜,酥瓜,新鲜,自然,绿色。我拿着这些东西走在后面,爹快乐满足的走在前面,那画面十分温馨。
妻子是个心细而懂事的人,扎上围裙就下厨房了。娘和蔼的说,你炒的好吃,你炒,我烧锅。于是,妻子掌勺,娘烧锅。风箱呼嗒呼嗒,红红的火苗映着娘的脸,神色慈祥,平静,而满足。
儿子拿着小铲子在院子里挖土建房,神情专注,好像在建设伟大的工程。一会够了,跑进厨房,抢过奶奶手中的风箱手柄,坐在奶奶怀里拉起来风箱,母亲则坐在墩子上,揽着孙子,十分惬意。
饭做好了。金黄的玉米,翠绿的毛豆,紫红的红薯,色彩缤纷。肉肉的豆角,凉拌酥瓜,酸甜可口。娘不停地把各种菜往我妻子,儿子碗里夹。爹要吃菜,娘一下把他的筷子挡住,你恁大了,还馋,尽着恁小和媳妇吃,叫恁孙先吃!爹便笑了,中中。儿子嘴里含着一嘴菜含混不清地说,爷爷,我先吃。妻子说,娘,你别惯着他。然后,她又对儿子说,先让爷爷奶奶吃。儿子很听话,用肉乎乎的小手拿着两块红薯送给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先吃。爹娘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夸孙子。整个小院洋溢着幸福。
天快黑了,我们要回去了。爹娘拿出来一样又一样的东西,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让我们带着。爹娘拉着妻子和儿子的手识,过几天再来。妻子点点头,儿子奶声奶气地说,再来。
车启动了,开出段距离,打开车窗,发现爹娘还站在那里。眼睛一阵潮湿。
这些年来,我经常回家,经常全家回家,心,并没有因为距离产生距离,相反,那种情越来越浓。在这种氛围中,我感到轻松自然,我的心也变得纯洁起来。
这是一种收获,让身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