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以自己所经历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写一下屌丝版的《孙子兵法》。
孙子,即孙武。公元前545--公元前470年,75岁。
(孔子,即孔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72岁。)
孙子与孔子几乎是同一 时期的杰出人物,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做人的保全思想和做事的敬畏心。
孙子的价值观——保全思想,庙堂胜算,五事七计,明胜而后战。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首先强调会计算,会数据对比,对比过后,有确认的胜算,同时,计算胜利后的得失,保存等,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后,才兴兵。
第一篇,计篇
【原文1】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大意1】
孙子说:“军事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轻举,一定要仔细观察,分析,研究呀。”
【新解1】
这第一句话,孙子强调对于军事,要以敬畏心待之,不可小视,必须从心底里重视,反复推演前后左右。
孙子兵法。
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
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是不败之法,底限战法;
不是战而后胜之法,而是先胜而后战之法。
生活,需视之如同军事打仗,从出门起,就带着敬畏心出门,对任何人,对任何事,都心存敬畏。
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我是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所以自己所做的事情,都需带着敬畏的心出门,我时刻提醒自己,如果有什么意外,对家庭,都是一个灭顶之灾,为此,我必须应用孙子的思想,引导自身,时刻想法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生活如何处理,才能让自己始终站于不败之地?下面且听孙子一一道来。
【原文2】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严、勇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大意2】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计算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研究,加以归纳总结,并据此加以比较对比,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
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
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
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
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
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
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
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
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