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为什么不能等你想清楚了再写
写作是一个动态过程,你根本想不清楚
写作者都有拖延症,想多久就会拖延多久
只有开始写,才能摆脱写作恐惧
先完成再求完美,先写完再修改
第2节 如何做加法写作,提高信息总量
不该省略的信息,要补上
已有的信息,要详细
增加论点维度
增加论据数量
第3节 如何做减法写作,提高价值密度
聚焦主题,删掉无关内容
先明确本篇文章的核心主题是什么,然后一边在心里想着这一主题,一边从头到尾快速重读一遍文章,但凡遇到对主题没帮助的论点、论据,都果断删除,哪怕它很精彩,也是个累赘。
你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一篇文章好看,不是因为每一段好看,而是整体好看。好看的文章之所以好看,是因为从头到尾,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中间没有累赘的东西。每一个累赘的东西,都会减弱整体的逻辑、流畅感、价值密度,也容易让读者“出戏”。
优化重复表达
1.相近的观点2.同质的案例3.不同的说辞表达同样的意思4.不言自明型重复5.镜像重述
从头到尾精简每一句话
好的写作秘诀,是把每一个句子都剥得很干净。有一千零一种减弱句子力度的累赘物,比如每一个无用的词、每一个可被简化的词、每一个已由动词表达其义的副词、每一个要让读者猜测施动者的被动结构。
1.不必要的代称
原句:原以为听了我的这番话,粥粥可以就此释怀。
改后:原以为听了这番话,粥粥可以就此释怀。
2.删掉不必要的因果词
原句:公司很多员工,忍受不了新领导的苛刻,以致相继离职。
改后:公司很多员工,忍受不了新领导的苛刻,相继离职。
3.多删一点“的”“是”“了”
原句:我和新来的大学生享受着同级别的待遇。
改后:我和新来的大学生享受着同级别待遇。
4.删掉累赘词
原句:前段时间因为采访的缘故,我认识了一个名叫粥粥的餐厅店长。
改后:前段时间因为采访,我认识了一个名叫粥粥的餐厅店长。
第4节 如何让文章逻辑严谨,增强说服力
结论先行是第一原则:
其实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从因到果,从过程到目的,从方法到成绩。我们梳理事情时也是如此,但当我们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要全倒过来。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记住一句话:用演绎推理来构思,用归纳推理来呈现。
没有归类就没有逻辑,要学会归纳分类:
互相独立,尽力做到完全穷尽;
信息的排序:
最常用的排序方式有按重要程度(从关键信息到次要信息,依次说明。比如,填报高考志愿,按重要程度先填城市,再填学校,最后填专业。)、因果关系、结构关系、时间、推进步骤排序
删减信息,减少逻辑干扰。
第5节 如何让文章论证精彩,充满愉悦感
观点对口
论点包括文章的核心论点以及各个模块的分论点,可以说是文章的灵魂和骨架。论点比案例、遣词造句更重要,是你写文章时首先要想明白的,否则宁可不写这篇文章。
观点对口,指的是要对读者的口。我们的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提出的观点代表你的态度,而你的态度决定了读者会如何看待你,如果不对口,读者就不可能产生愉悦感。
观点对口主要看两点:
第一,是否足够引发共鸣;
第二,是否足够颠覆认知。
论据有力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事实或道理,是观点的延伸,是用来支撑观点的理由。
论据和观点的关系,就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点除了要对读者的胃口,也必须有力,才能更好地说服读者,让他觉得这是“对的”。也只有读者感到“对了”,他才会有阅读愉悦感。
一个有力的论证通常具备以下五点中的一点或多点。
1.真实2.充分3.典型(如果你提出的论据是众所周知的、广受认可的,会更有说服力。)4.新鲜5.犀利
案例精彩
第一,它必须是一个大众都理解,甚至都听过、见过的熟悉场景。能理解是前提,否则再精彩也跟读者无关。
第二,它要和主体、论点直接相关、完美搭配,这样读者才会感觉完全被说服,很有愉悦感。
有一个日本人叫山口疆,是三菱公司的员工,在外地分公司出差,最后一天上班途中他发现自己忘带工牌,回去取时,路上又出了点问题,结果迟到了。可恰恰因为迟到,他捡回来一条命,因为当时这位员工上班的城市叫“广岛”,原子弹把整个城市销毁了。 一路踩着尸体,山口疆只有一个念头:回家!可是他家住在哪儿呢?长崎。等他赶回长崎休整完,回三菱上班时,上司很生气,认为山口疆撒谎。“怎么可能只一颗炸弹就毁掉了一座城市呢?”话音刚落,一道白光,长崎也没了。山口疆又捡了一条命,而且他因为是广岛和长崎两次原子弹爆炸事件的奇迹幸存者,成了名人,一直活到2010年。
这个案例就是证明“坏运气是好运气开始”的绝佳案例,很多用户看了都被说服了,尤其是正在经历坏运气的用户,看完会觉得受到安慰,说不定就会转发朋友圈,也去表达你要论证的这个观点。
如何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案例写作能力?靠日常生活中的刻意练习。
第一,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案例。比如我的写作范围基本就是“个人成长”,所以我要的案例都是与这方面相关的,明确这一点后,我平时就会注意积累。
第二,你每次遇到一个精彩的案例,要去琢磨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第6节 如何修改文章,提升成稿效果
通读全文,打磨框架
做任何事,要先搞定关键节点。修改文章,要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细节,也就是先修改重要、核心的东西。因此,修改文章,就是在明确核心立意的基础上,从框架着手。框架如果出现了问题,后续的修改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你可以先通读一遍全文,看有没有大问题,确保文章没有跑题,然后检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打磨小标题。
1.开头的修改原则
审视开头是否能引向文章的核心立意,有没有吸引力,是不是大部分读者感兴趣的。这时,你要把自己放在读者的位置上,用批判的眼光去看你的文章。如果开头连自己都吸引不了,那多半也吸引不了读者。
2.结尾的修改原则
看结尾有没有扣题,能不能制造共鸣、引发话题等,以及最核心的——能不能刺激读者主动分享文章。
3.小标题的三个修改原则
第一点,看小标题和核心主题的关联性,看每个小标题是否服务于主题,这是检验小标题是否合格的最基本标准。
第二点,判断小标题是否简洁有力,是否足够吸引眼球。你可以把小标题单独拿出来,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每个小标题给读者的感觉。
第三点,调整小标题之间的逻辑顺序,看是否存在逻辑混乱、不流畅之处。你可以把所有小标题从上至下读一遍,这样就会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修改文章,也改思想
逐字逐句,删词改句
主体上的修改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对细节的修改。打磨细节的第一步是:逐字逐句,删词改句。“删”就是把没用的删掉,“改”就是把有用的改得更好。
作家老舍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原句:小猫在屋中撒了一泡尿,这使我异常愤怒。
改后:小猫在屋中撒了一泡尿,这让我有点生气。
一个爱干净的人可能因小猫的这一举动生气,但“异常愤怒”就不太近情理。
这是我们打磨细节的第一步:删、改。删无用的,改能用的。你要记住,一篇好的文章不是一句话好,也不是一段话好,而是细节、整体上都很好。
从头到尾,打磨情绪
情绪还能打磨?当然能。文字可以传递情绪力量,具有感染人心的作用。具体技巧就是换位思考。你想象自己是读者,读到这篇文章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会代入什么样的场景,然后以终为始,倒推文字怎样表达才能更打动人心。
朗读全篇,改至耳顺
第7节 如何设计排版,提高文章读完率
排版设计的三原则
1.简约美观原则
2.结构清晰原则
3.重点突出原则
呈现内容时一定要具备优先级思维,因为我们无法做到让读者从头读到尾,要突出和表现文章中更重要、更希望用户注意到的内容。对于小标题、开头、结尾、重点词句、重点图片、重点视频等,我们都要想办法让它们更突出。
排版的七大技巧
1.字体、字号规范2.文章配色规范3.内容模块化4.段落标准化5.重点要突出6.适当的配图7.留白的艺术
合理的留白不仅可以让内容更具呼吸感,减轻用户的阅读压力,让用户阅读时更加舒服、流畅,还能让内容在呈现上张弛有度、更具美感。
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留白?
·段与段之间一定要空一行。
·段首不要留白,即不空格。
·小标题上下要留白,而且要注意,小标题下面的留白要小于小标题上面的留白,这样做是考虑到整体性原则,小标题跟下面的内容是一个整体。
·文字注释和被注释的对象之间不要留白,这也是考虑到整体性原则。比如,图片、视频、表格和文字注释之间不要留白。
·数字、英文单词、字母前后要空格留白。
第8节 如何克服拖延症,提高成稿速度
给自己一个最后期限,让自己有紧迫感,这是克服拖延症的第一步;
分解任务目标,降低行动门槛;
不要有完美主义倾向,先快速搞定初稿;
要尽量让自己处于安静的、不被打扰的环境;
尝试公开承诺,立下目标,借助外在监督,倒逼自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