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学习好是所有人都渴望的事情:所有的家长都希望他们的孩子学习好,所有的老师都希望他们的学生学习好,所有的小孩子都希望自己学习好,这样家长喜欢他们、老师喜欢他们、同学也会喜欢他们,他们自己也会更喜欢自己。学习仿佛变成了唯一的目标和追求,其他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被忽视了。据说,我的学习成绩曲线是这样的:学前班的时候我的成绩非常好,名列前茅,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全班倒数第一(因为这差点儿留级),小学二年级全班倒数第八,以后每年成绩都有提高,到六年级快毕业的时候,可以排到全班的前十名了。当时的我不是很清楚什么是学习的,只是被家长和老师安排,上课、做作业、复习、考试,如此循环往复,从来就没有人真正告诉我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学习?其实这三个问题当时是有答案的,只不过现在看起来太肤浅了。
什么是学习:上学就是学习啊!
为什么要学习:要考个好成绩啊!
如何学习:听老师的话啊!
如果现在还有人这么认为的话,那可要恭喜他了,因为他确实是一名“好学生”。
什么是学习:持续不断的自我完善过程叫学习。
为什么要学习:要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如何学习:“用”才是真正的“学”。
为什么“上学”不是“学习”,上学是别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我们的要求,学习是我们自己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做出的选择。上学的目的是选拔人(别人),学习的目的是完善人(自己)。上学是把人(别人)区分开,学习是让人(自己)相互之间(世界)联系的更紧密。如果你不能把这两个概念区分开,在很多时候你会迷惑,你会用对待上学的心态来对待学习,也会用检验学习成果的标准来检验上学的成果,结果只能是困惑和迷茫。我们为什么要穷尽我们的一生去迎合别人的目标?把上学和学习混为一谈有一个很坏的后果就是厌学--讨厌学习:别人安排给我们做的事情,我们都是讨厌的,上学是别人安排给我们的事情,所以我们讨厌上学,因为上学就是学习,所以我们讨厌学习。多么清晰、多么自然、多么无懈可击的逻辑!但这是多么愚蠢的逻辑!讨厌学习=自我放弃,上帝也帮不了一个已经自我放弃的人。但就是有很多人明明已经自我放弃了很多年,却仍然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是对自己最有利的,而且不断的强化这种认知,不但自己对此深信不疑,而且还不遗余力的影响周围的人也相信这一点,其实他们是在为别人做嫁衣裳,他们落入了别人的圈套而不自知,他们奉献自己、成全他人,他们把自己放逐到了一片不毛之地,这个地方叫做无知!
持续不断的自我完善过程才叫学习。我们上学阶段的所有行为,统统叫做“应付考试”,上学阶段的所有学习行为,最终都是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只要能提高考试成绩的行为都是被提倡的,所有不能提高考试成绩的行为都是不被提倡的,考出好成绩是上学的唯一目的。上学自始至终都是和考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其实从一开始,上学的目标就不是为了人,而是为了把人区分开,方便统治者进行选择,但是又不能明说,所以就找出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到了现代,除了区分人的功能外,学校又多了一项功能:管束人。其实现在的学校是一个半强制的机构,学校不是强力机构,但是她的很多规定你是必须要遵守的,而这些规定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管束人的,把人按照统治者的要求进行塑造,然后推入考场,把优秀的人筛选出来,供统治者使用。这就是上学的本质,或者说现代教育体系的本质。对这个本质的认识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只是我们学习的一小部分,我们还会、也必须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因为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大到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知和理解。
“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才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唯一目标。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学习,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吮吸,第一个动作,我们不停的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来感知周围的世界,感知这个对我们来说非常陌生、但又让人非常好奇的世界,我们也同时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和这个世界进行交流:饿了,哭;渴了,哭;尿了,哭;拉了,哭;累了,哭;困了,哭;哭是我们的本能,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交互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方式。慢慢的,我们睁开了双眼,看到了一个更陌生、也更让人好奇的世界,我们迟迟不肯闭上双眼,生怕错过什么。同时我们也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闻到了各种各样的气味,感受到温度的变化,衣服的柔软,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在内心里构建着整个世界,同时也在塑造着自我。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对我们言听计从,他们总是能理解我们的心意而且用最短的时间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围绕着我们旋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世界慢慢发生了变化,我们从世界中心的位置跌落,我们只是孩子,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会慢慢长大,我们也会变成父母,我们慢慢的融入了这个世界,变成了世界的一部分。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在不停的学习,学吃饭,学说话,学走路,学写字,学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学吃饭,是为了(更好的)吃饭,学说话是为了(更好的)说话,学走路时为了(更好的)走路,学写字是为了(更好的)写字,在我们成年之前,我们学习的目的都很纯粹,学什么就是为了什么。但是,从某一时刻,我们会为了一个我们不知道(准确点说是当时还不知道)的东西而学,这就是上学。估计所有的小朋友在上学前都会问家长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上学?家长的回答通常是:为了学知识啊!为什么要学知识呢?为了毕业能找一个好工作啊!为什么要找一个好工作呢?为了挣更多的钱啊!为什么要挣更多的钱啊?因为要过更好的生活啊!为什么要过更好的生活?你怎么这么多为什么!……所以最终,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上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经过多年的学习之后,我们得到了另外一个结论:我现在学习就是为了以后不用学习,因为学习太痛苦了!这就是悲剧的开始,从这里开始,如果没有改变,则注定是悲剧,而且是可遗传的、一代一代的、永恒的悲剧。把上学和学习混为一谈,然后厌恶学习、放弃学习,这是现代教育体系最成功的地方,没有之一!对于拥有自由意志的我们,对此当然要有清晰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要坚持不懈的、不遗余力的、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当中,要不断的发现自我,不断的认识自我,不断的超越自我。
发现自我:就是感知这个世界,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接收各种信息,丰富我们的数据,让我们对我们身处的世界有一个清晰、准确、动态的认知。我们知道什么是世界,什么是我们自己,我们和世界的边界在哪里,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这个世界是如何影响我们,而我们又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认识自我:就是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用一个更人文的词来说就是思考,如果只有发现而没有思考,发现将毫无意义;如果只注重思考,但输入的信息不够、不全、不准确,那思考的结果也注定是毫无价值的。认识自我是一个信息再加工的过程,让我们对自己更加了解,对自己的认知越准确,我们做出的选择将越有价值。
超越自我:是对自己的塑造,是思考结果在现实世界中的反映,是我们获得人生幸福的最最可靠方法,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被父母许以最美好的祝愿,他们希望我们一生幸福,他们把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我们,毫无保留,我们自始至终都被巨大的幸福所包围,但是我们却始终意识不到这一点,因为这些从一开始就存在,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是永远都会存在的,(我们没有为此付出任何东西,所以认为这)是毫无价值的;超越自我就是要让我们克服自身的局限,能从更高的层次去看这个问题,我们以此获得解脱,获得向更幸福的人生迈进的能力。人的一生,哪怕只有一次超越自我的感觉,都是值得的,都是没有虚度的,而且,如果你有了一次超越自我的感觉,你怎么会不渴望下一次的自我超越,你怎么会懈怠,怎么会迷茫,怎么会不充满激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的生活之中,你的生命中怎么会不充满乐趣,你怎么会不越来越成功,你怎么会不越来越幸福?
“用”才是真正的“学”。如果我们只是学而从不用,那我们将永远停留在学的阶段,只有用过之后,才知道效果好不好,才能确定你到底会没会,才能发现不足之处,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通过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达到持续进步的目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了并且经常使用不是很让人高兴的事情吗?学不是学的目的,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用学到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只学而不用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用才能让学到的东西发挥作用,才能检验学习效果,才能让我们辨明方向,我们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自从生物进化出大脑之后,生命的目的从自我复制变成了满足大脑的需要,而大脑最本质的需要是自我复制,第一代大脑以满足这一目的为唯一目标,可以称之为“本能脑”,鳄鱼是典型的代表,只需要拥有这个最简单大脑,就可以让鳄鱼从恐龙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可见“本能脑”之强大;随着生物的进化,它们发现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你活着,但是无法让你“更好的”活着,基因突变以及无数代的累积,“情绪脑”出现了,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拥有它,猴子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除了拥有“本能脑”的全部功能之外,又增加了情绪以及对情绪的处理,猴子有了喜怒哀乐,恐惧可以让它更好的躲避危险,愤怒可以让它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去战胜敌人,喜悦是对它所做过的正确事情(正确与否由大脑判断)的奖励,悲伤是对它做过的错误事情(错误与否也由大脑判断)的惩罚,所以猴子会哭而鳄鱼只会流眼泪;进化还在继续,基因突变从来就没有停止,除了“本能脑”和“情绪脑”以外,“理智脑”慢慢形成,人类的所有光荣与梦想,文化与文明,都由此发端,它给人类的大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人类可以在大脑中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东西并且相信它,有了这种复杂的想法之后,交流变得不可或缺,人类发明了语言文字,随着交流的深入,有一个东西在大脑中渐渐多了起来,它就是思考,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人类逐渐的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意识到了世界的存在,意识到了整个宇宙的存在,人类形成了不同的文明,而每个文明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此期间,有一颗种子在默默的生根发芽,在400年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最近的200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它就是科学,是科学将全世界的人类文明推举到了现在这个古代人完全无法想象的高度,科学在满足人类无尽欲望的同时,又刺激人类产生了更多的欲望,就像一个死循环,永远没有结束的一天。科学和其他的学科(宗教,哲学,艺术,历史等)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科学(更准确的说法是科学结论)是可证伪的,也就是说:在一个确定的时点上,科学结论的对错是确定的;如果把时点推的足够远,现在所有的科学结论都有可能是错的;如果把时点推到时间的终点(如果时间有终点的话),现在所有的科学结论必将是错的。正是这个现在不一定对,而以后必将错误的东西,极大的加快了人类进步的速度。有些科学结论,过去是正确的,现在是正确的,在人类可预见的未来也是正确的,这些就是所谓的真理,这些就是永恒。谁对这些真理了解的越多,理解的越深,把握的越准确,谁就越接近永恒。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计算,实验,思考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学”只是对这个过程的了解,而“用”才是理解、掌握这个过程的唯一方法。学而不思则妄,思而不学则怠,在学习中使用,在使用中学习。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刻,即是“用”,更是在“学”,或者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用起来,坚持下去,终将获得成功。
2017-11-19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