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个耳熟能详的词,却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它。
每天,大家都说好累啊好苦啊,好想要自由。
你真的是一个配得上自由的人吗?
哪一天,真拥有了所谓的自由,它可能反把你毁掉。
卤煮读小学时,父母赶上了一场社会改革——90年代末国有企业买断和下岗(不知道的宝贝可以百度一下)。
他俩是最典型国企员工,都是从上一辈那里接的饭碗,从未经历过市场经济。
我妈选择了内退,同时帮着我爸托人打听找关系,希望能够得关照稳妥过度。
那时厂里弥漫着不安的氛围,人心惶惶,大人们茶余饭后说着一些我听不懂话,带着羡慕,怀疑,或阴阳怪气的语调——
上个月谁谁谁买断了,拿了四万块钱,现在天天搓麻将吃茶,舒服的死;
那个谁谁谁又买断了,听说去了哪哪哪打工,效益不错咧!
哪个基层领导买断了,糊涂鬼,自己出去做么子生意咯,累死个人!
还有人跟我妈出主意,建议找哪个女的,她和一把手有关系,吹个枕边风没问题。
现在很难理解,但那就是一个封闭的国营大厂在90年代末的样子。
那里大部分人,其父辈和母辈就在厂里干活,一直到他们自己长大,重复父母的工作,结婚,生儿育女,安安稳稳不温不火地过了三十多年。
有一天,自由突然而至。
给你几万块(那时候几万块不算少),离开这个体制,你敢吗?
我爸顺利留了下来。他的很多发小买断了,过上了不同的起落人生。
南下,北上,留在家乡的都有,有风光的,有落魄的,有嘚瑟的,还有离开这个人世的。
据我所知,有一个我爸最好的朋友,长得非常俊,胆儿也大,女人缘极好,小时候老听人议论他。买断后他拿了钱做生意,在外风光了好一阵,大哥大不离身,很少回家,老婆带女儿。后来去澳门赌博,欠了一屁股债,躲起来再没出现,老婆现在还在厂里,也买断了,靠在土菜馆洗碗打工替他还债(离婚都找不到人)。
那时候,大部分中年买断的人,过得并不好,炒股的炒股,挥霍的挥霍,很快就把钱花光了。
我爸胆小,选了一条最稳妥的路,虽没大富大贵,靠退休工资也能过得不错。
也有人离开之后成功了的,很少。
用我爸的话说,
“有本事的人,早出去自己下海了,不会熬到被政策逼着走,90年代初是多好的机会啊。你爸胆小,太自由拿了钱反而不知道该干什么。“
纵历史的血肉变幻,故事总有相似,道理也常相通。
有主意的人才能扛得住自由带来的苦。
天天抱怨没有个人时间,说得好像给你 一点时间,就真能做出点什么似的。
天天抱怨没有钱,说得好像给你一点闲钱,就真能创业出几百万一样。
一味任性地抵制管理、抵制政府、抵制束缚,那是孩子才会做的事。
自由,是最沉重的东西。
这个世界不允许失范,所以自由注定不是无序、紊乱,反而是在无序中重建有序,在紊乱中重建规律。
为什么常说,创业者最孤独。因为他们在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周围没有栏杆,只有一条绝壁的窄道,随时命悬一线。
除了对自己负责,还得为别人负责。
大部分人,连自己的自由都负责不了。
就像高三上自习课,对有些人来说是最精华的时光,对有些人来说则是最无效的时间。
一旦没有课程表的安排,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我说的精华,可并不仅指学习,玩乐也是。如果你真是个有主意的人,自习课打定主意就用来玩,全心全意洒洒脱脱地玩,那它就是精华。
最倒霉的是哪种人?
看到同桌在复习语文,靠,我文言文也好差啊,赶紧看看。看到前排在做数学题,靠,我数学作业还没做呢,赶紧做作业。看到后排在打扑克,不禁心生悲凉,我怎么就不能做个心安理得的坏学生呢?
一节课下来,陀螺一样转来转去,四处瞅别人在干嘛,既没学到,也没玩到,诚惶诚恐,还不如老师给你填鸭。
有些人,骨子里希望别人替自己做决定,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
虽然他们常常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我记得以前考研时,听到一种说法——
“我只想试一试,万一失败了,我也能知道自己是不适合考研的。“
颜老师是个厚道的人,从不当面打击别人,但这明显就是自欺欺人的推脱话。
一个事情,开始之前,就得想好了,没想好,就不要做。
还没考,就说这种话了,99%考不起。
你压根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说这话,就是在给未来的失败提前找安慰的理由。
连自己都隐约觉得会失败,为什么还做?
考研是个人行为,无伤大雅。在群体中,这种行为就可怕了。
马上要打战了,上战场之前你对自己说,得试一试,万一失败了,我也知道自己是不适合送死的。
有想过你战友的感受么?
“起码我敢试一试,万一失败了,也能长个教训。“这种话要说,也该是你下定决心,拼尽全力,最终被迫失败了才说得起的。
一个事情,如不抱着100%的坚定意志去做,真的很难成的。
做就做,不做就不做,开心就干,不开心就不干,人生是你自己的。
人不怕没钱,没地位,没背景,最怕没主意。
如果没有主意,不自知,倒也罢。
自知并知足,也行,像我爸那种,乐意过简单日子。
唯有,自知但不自甘的人,最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