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关于家庭教育的课程,有一节是关于“无条件接纳”,根据老师的讲解,我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但是出现问题了,就好像无条件接纳是中间的一条线,我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的,总感觉始终走不了直线,不能很好的践行无条件接纳。
起初,有一次我3岁多的女儿不小心把饭碗打翻,她连忙跟我说“对不起,妈妈,请原谅我“,然后小心翼翼的看着我的脸色,而我呢,也不出所料的发火了,开始指责她:”能不能好好吃饭了?不是跟你说好了,要一只手扶碗,另一只手用勺子么?怎么还是把碗弄地上呢?”。
当我说完,低头看到女儿低头坐在板凳上,忽然,觉得这个画面好熟悉,耳边响起了我妈妈的声音:“哎呀,你能不能好好吃饭了?不想吃就倒了,想吃就好好吃”。小时候的我也是这样被指责的。
从女儿身上看到了很多小时候我的样子,连一些不好的习惯都是一样的,而我也成了妈妈的翻版。恰巧这个时候,听到无条件接纳这节课。
其实,之前一直都有了解无条件接纳,那时候的我,只是觉得孩子犯错后,该批评还是批评,等批评后,告诉孩子,无论她做什么妈妈都是爱她的,刚才发脾气只是因为你做错事情,你的行为让我发脾气,但是,我是爱你的。我觉得这就是无条件接纳。
后来,上课的赵老师讲,无条件接纳,就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你告诉孩子:“孩子,你做错了事情,我接纳你”。当孩子没有做好事情时,你告诉孩子:”孩子,你没有做好这件事情,我接纳你“,当孩子没有达到你的期待时,你告诉孩子:”孩子,你没有达到妈妈的期待,我接纳你”,当孩子有情绪时,你告诉孩子:“孩子,你现在有情绪,妈妈接纳你的情绪”。
而且,要接受孩子犯错误,因为孩子是在犯错中成长的。在这个时候要保持平静,不能生气,真心实意的从内心深处接纳孩子。接下来我就跟着老师说的开始实践,因为从认知上已经改变了对孩子犯错的看法,所以真的做到了能心平气和的面对孩子的错误,也完全按照老师的说法告诉孩子,之后,发现孩子能主动及时的认错,不会像之前一样不认错,事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我做事情过头了,把无条件接纳发展到了不去轻易的反驳孩子,开始依从孩子,今天想要玩具,好的,买,明天想要买吃的,行,没问题,慢慢的,问题来了,孩子开始要各种东西,而且不满足就会发脾气,天呐,我又崩溃了,带着问题重新听课,发现我走在了溺爱孩子的路上。
无条件接纳和溺爱真的是一线之隔,这一线就是“温柔的坚持”。需要有边界,给孩子建立规则,例如,孩子要买一个大贵贵的玩具,在你看来太贵了,不能接受,这个时候,就平静的拒绝孩子,告诉她,太贵了,不能买,之后,无论孩子再怎么闹都要坚持住,这样孩子就知道,这个玩具是不能买的。
所以,当孩子跟你说要求,你觉得能做就痛痛快快的答应,不能做就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做,之后坚持住就行了,不要发脾气。
还记得之前看的一本书上写的,原文不记得了,大意就是,其实被溺爱的孩子内心是没有力量的,缺乏安全感,就好像你在游泳池里,因为没有边界,你永远不知道游泳池底部到底是什么,深一脚浅一脚的,始终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反而,能清晰的看到游泳池底部的瓷砖,看到游泳池的边界,就会让你安心很多,而这就是“规则”的作用。
其实,在做无条件接纳时,我的内心是很没底的,因为我从来没有被无条件接纳过,所以,也从来没有真的感受过无条件接纳,在跟孩子做无条件接纳这份心理营养时,经常怀疑自己,不发脾气的我仿佛失去了某种感受,总觉得自己是没有情绪的机器人,仿佛自己只是一个生活的局外人,看着生活中的每件事情。也总是在怀疑自己没有真心实意的接纳孩子,只是停留在嘴上。
后来,我明白,这是正常的,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因为我需要先接纳自己,从内心深处完全的接纳自己。
但是很难,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办法无安全接纳自己,不能接纳自己的身材,觉得有点胖,不能接纳轻微的皱纹,不能接纳在家照顾孩子没有工作的自己。好多功课要做,加油吧,要么接纳,要么改变,总要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