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星期学习的都是关于阅读方法的书,上个星期读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个星期阅读的是《超级快速阅读》。读了这两本书之后,我觉得在下定决心读书之前真的是很有必要学习阅读方法,怎样去读,怎样快速的阅读,读了之后怎样才能更好的记住它,在这两本书上都说得非常好。
《超级快速阅读》这本书是(德)克里斯蒂安·格吕宁撰写的,他告诉我们,学习的成效并非指取决于与生俱来的禀赋或智商,年龄的长幼和起点高低也完全不是问题!尽管每个人天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商水平都有所不同,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也因人而异,但只要有心,任何人的阅读能力在任何年龄都可以获得惊人的进步。反倒是当一个人骄傲自满、不思进取的时候,哪怕他是百年不遇的旷世奇才,也总有一天会被凭借自己努力的普通人超过。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学习的过程。作者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作为一个普通人,现在年纪也不小了,但是我相信只要我足够的努力,不断的尝试、不断学习,我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会得到成长。
这本书介绍了快速阅读的学习流程有四个阶段,分别是读取信息、进阶阅读、存储信息、信息应用。
在第一阶段里,读取信息,是通过书名、序言、目录等信息,寻找重要的字词句、阅读一些章节,读取所需要的文字信息,在浏览时,注意力集中在标题、副标题、插图、表格及加粗和斜体的关键词上,这样梳理一本书的逻辑脉络,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就可以了解整本书的大致内容。
第二个阶段进阶阅读,运用思维导图或视觉卡片法进行快速阅读,对信息进行深度的处理。这里所说的视觉卡片其实是思维导图的新提法,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阅读速度绝非衡量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唯一指标,理解和记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一系列的技巧的结合点就是文章内在的逻辑结构,其表现形式就是视觉卡片,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视觉阅读”。在这里,我们就开始学着制作视觉卡片,有三个步骤:一是把握行文的整体结构;二是提取文中的关键词,拟出要点;三是画出要点间的逻辑结构。视觉卡片优势:促进记忆,产生联想,通过关键词,想到重点、中心,激发左右脑的协同效用,节约时间。
第三阶段:存储信息。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用五感并用阅读法:也就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大感官并用,加强记忆的方法。比如讲故事,我们可以把整本书当成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样可以加深记忆;二是瀑布练习,把学习当成乐趣、享受,不要有抱怨,想象一下瀑布的流水声,心情放松,身体放松,全身心的投入,把注意力放在阅读上。第四个阶段:信息应用,就是把我们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当中去,就像我们学习《超级快速阅读》这本书,把书中教的阅读方法、视觉卡片的制作方法等等应用到以后的学习阅读当中去,会对我们后很大的帮助。
在阅读时,学着做到双向阅读,我们拿到一本新书,做好了视觉卡片后,可以向自己提问:为什么读这本书?希望从书中找到哪些信息,学到哪些知识?希望继续深入那几个领域?相当于隔着书本与作者对话,有互动,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获得更大的阅读动力,效果也会明显提高。这种阅读方法的重要作用是避免被动阅读。不仅要自下而上的从文本中吸收信息,更要自上而下的把自己的思考融入到书本中去,实现双向阅读和双向学习。
在阅读中我们还需要合理计划阅读进度,有些书看上去很多,但是不要怕,不要想得太累,我们不用一下子跑到终点,应用“马拉松效应”, 将内容分成几部分,增加许多临时终点,我们一个终点一个终点的到达,这样合理安排阅读进度,产生阅读动力,看完一本书并不难。
在书中还介绍了非常有效的阅读辅助方法:一是用指尖或笔尖辅助阅读,二是一目十行的“3-2-1练习”,三是三级跳练习。
读了这本书后,我试着做了一个思维导图,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了不小的进步,看着思维导图,确实能够更清晰的知道这本书脉络,学到了一些什么东西,记忆更加深刻。
进入读书营,读了两本书,虽然感觉自己有了一点进步,但是更感觉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看了书之后有很多内容知识点记得不是很清楚,有好些地方是囫囵吞枣,我想这需要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将学到的这些方法多加练习,效果一定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