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书籍是他最大的力量源泉。如果我们浏览他的一生,那就会必然会清晰地看出——是因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才成就了他伟大的一生。纵览其读书生涯,他学贯中西,既吸取了传统文化中的养分,又借鉴了西方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其独特而有效的读书方法。简要总结起来,有如下六种。
一、先博学,后守约
毛泽东认为读书应先博而后约。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才能达到博学通识,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做到融会贯通,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学问,掌握知识的精髓,这就是约的过程。
毛泽东学贯中西,一生读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地理、科学等各个方面,凡是好书无所不读。但他的阅读又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最终凝集成自己独立而睿智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先博学,后守约”也是很多大学者公认的做学问方法。朱光潜在 《谈读书》中就说:“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
二、好书要一遍遍地研读
毛泽东认为读书要“三复四温”,就是对于喜欢的书,要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地研读。
例如,毛泽东特别钟爱于中国历史的经典著作,《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他通读过数遍或十几遍,不少精彩的文章如数家珍、熟于记诵。
德国哲学家狄兹根说:“重复和复习是记忆之母”。毛泽东的读书,不仅仅是“重复和复习”,而且还是带着研究的读,结合实际的读。人们说毛泽东记忆力超群,固然有其异于常人的记忆能力,更在于他的建立在理解上的重复,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之中。
好的书籍,通过久久为功的努力印刻在脑海中,就像在记忆之墙挂上了一个个钩子,其它的知识,就可以很容易地挂在上面。一条线,一大片。看似拙慢,其实是最省力的方式。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毛泽东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就是“动笔墨”。
古人云:“思读十遍,不如写一遍。”善于读书者,总是书不离手,手不离笔,手眼并用。
在求学期间,毛泽东留下了很多的笔记,包括听课的、自学的、随感等,如约一万多字《讲堂录》。《讲堂录》内容十分丰富,范围宽广,涉及修身、处世、治学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见解独到、精辟议论。在整个笔记中,记录了大量的名人修身格言,用圣贤之语言来荡涤灵魂,读之令人发省。
每次读书他都喜欢写写画画、做一些批注。毛泽东非常喜欢《伦理学原理》这门课程,在听课和阅读该书的过程中,作了近一万多字的批注。这些批注的内容,有的是提要,有的是表示赞成或否定的态度,而大量的则是结合书中有关论述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是对原著的章节提要。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这种学思结合的读书方法,最是能使人学深悟透,非常值得借鉴。
四、读书贵在有恒
自古以来凡事有所成就的人,都离不开一个“恒”字。
在一师学习时,毛泽东几乎每天都是起得最早的一个,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读书。课余时间,他不是到阅报室看报,就是到图书馆找书。大家睡觉了以后,他还常常在饮茶室和走廊等处看书,因为这些地方的灯光是通宵不熄的。
他曾写过一副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来劝诫自己要坚持读书,绝不懈怠。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无论是在艰苦的革命年代,还是在国事繁忙的新中国时期,他从未间断过读书学习。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毛泽东说:“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小时来学习,把工作向两方面挤一挤,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一定可以挤出两小时来学习的。再一个问题是看不懂……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
毛泽东常说,读书学习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毛泽东是在他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最后一天,才结束了他的读书生涯。
五、活学活用
毛泽东读书,学思结合,他一定要将书本内容和现实社会相联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切不可“读死书”。而且,对于书中的内容和观点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要有创造性地发挥,批判性吸收,而非“尽信书”。
毛泽东喜欢读历史,特别是《二十四史》。他说:“历史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古鉴今,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为革命和建设服务。”
毛泽东读《聊斋志异》时,认为蒲松龄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如此才能写出如此丰富的鬼怪离奇、光怪陆离的故事。在读《老子》时,他认为其中蕴含着辩证法的思想,告诫人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在读到《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的章节时,他说因为和扈家庄建立了统一战线,所以宋江才能够获胜。
学习是为了实用,而不仅是精神上的满足。这是我们要深知的。
六、立足国学,中西结合
从小经私塾教育的熏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养料,对毛泽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他思想的根本。
“国学则亦广矣,其义甚深,四部之篇,上下半万载之纪述,穷年竭智,莫殚几何,不向若而叹也!有为人之学,有为国人之学,有为世界人之学”。——毛泽东
毛泽东对西方文化也有极大的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学期间,毛泽东阅读了大量的西方著作,其中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赫胥黎的《天演论》、斯宾塞尔的《社会学研究》、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希腊、罗马的古典文艺作品等等,这是他对西方文化的第一次深入的了解,大大扩展了他的视野。
毛泽东反对“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观点,他要求大力引进西方文化来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但他又不是一个全盘西化论者。他主张“思想道德必真必实”,东方思想虽然有许多不切于实际生活,但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
读书应立足国学,又兼修西学,如此才能在世界的大潮中,建立深刻的文化自信,又能做到与时俱进,结出中西合璧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