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忙着煮好吃的,各种各样的香味飘满了村子里的角落。
窗外的烟花在此起彼伏中升起,那五颜六色的焰火,把家乡的夜空点缀得美丽极了。这几年家乡盛行放烟花啦!在外打工的人喜欢讲究气氛,也图高兴和快乐!
轰轰轰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方圆一二公里都能听到响声。家乡的年饭要很早就吃的,睡眼朦胧的我们经常在凌晨五点多,被爸妈叫醒吃年饭,食不知味,还有猛吸二氧化硫的难闻气味。
小时候在家里,最喜欢过年的时候啦!记得自己小时候的笑话,大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安排好我冲好凉,把大年初一的新衣服,新裤子和新鞋子给我试穿一下,看大小是否合适我?
为了明天拜年有新衣服穿,我竟然把它们穿起来睡觉了。害怕妈妈骗我,明天不给我穿了。穿着新棉鞋睡觉的人 可能就只有我了。
试穿了新衣服的我,开始安静地乖乖地等好吃的去了。正在切肉爸爸会切大大块瘦肉给我吃。我还会坐在奶奶旁边,等她把炸好的油渣拿给我吃。
一大锅猪油在锅里咕噜咕噜响着,香气扑鼻呀!当奶奶炸好油渣后,会把脆脆的香香的油渣拿给我吃,小时候的我最好吃啦。只要有好吃的,我就是奶奶和爸爸的"跟屁虫"啦!
因为奶奶在,姑父他们不管多大多老,都会约好初一过来给奶奶拜年。带着他们的孩子们一起过来,很是热闹呀!
奶奶炸完猪油后,又忙着准备下一个美食啦!包蛋饺子(北方用面粉,我们用鸡蛋)。这可是个技术活呀。
奶奶会打满满一大盆鸡蛋,使命搅和,直至蛋液冒泡泡。早早剁好肉馅,用一个铁的水瓢,放在蜂窝煤上,火候一定要掌握好,大火会烧糊,小火蛋液不成蛋皮,拿不起来。
看着奶奶制做蛋饺,她用一块肥肥的肥肉放在铁瓢里,把油炸点出来,把肥肉拿开,倒一勺蛋液,来回晃动,把蛋液摊成一张薄薄的皮,再往蛋皮上放肉馅,轻轻地把蛋皮一边掀起来,粘住肉馅慢慢转,直到把肉馅全包住。
为了防止蛋饺在煮汤时散掉,要把蛋饺的上面翻下去,在锅里用锅铲压一下。这样美味的蛋饺就做好了。一个一个包,很费时间的。
蛋饺,我们平时不怎么吃的,只有在节日里和摆酒席时才做的。那是用来招待客人的高档菜品。可惜呀,奶奶离开我们已二十年了。
奶奶不在了,包蛋饺就是爸爸的任务了。看爸爸包蛋饺,只看了二三年,后来我成家了,根据儿时的记忆,我也学会了包蛋饺。每年春节,我都亲手制做,用它来招待我的亲朋好友们!
生了女儿儿子以后,有一年在老家和婆婆一起过年,想不到不会(育谷种)干男人活的爸爸(公公),也会帮婆婆包蛋饺,我第一次见公公这么温柔的。
公公坐在蜂窝煤灶的旁边,一手握着铁瓢,一手往里面倒蛋液,很熟练地包着蛋饺,包完一碗又一碗,因为我们兄弟姐妹有六个,加上小孩子们,一大家子人,公公特意多做一点。(父爱如山)
我和公公不经常在一起生活,我在外面成家了,很少回老家的。他这一辈子很要强的,六个子女,没让他少吃苦的。为了供弟弟们上学,他白天在家做事,晚上还要去私人煤窑做事挣工钱。
为人父亲,他一人做两份事,只希望子女有出息。再苦再累,他都在默默扛着。可等我们六兄妹都成家了,日子好过了,公公却走了……
公公生前最欣慰的事,就是我的大哥是公安局的,是一个公务人员,可把他老人家长脸了。孝顺的大哥,带着亲爱的老父亲,坐着飞机去看了北京天安门!把老爷子高兴地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回来逢人就说北京的天安门。
每年的除夕,我都会包蛋饺,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道好菜,而是因为,我在做这道菜时,会想起我的慈祥奶奶,会想起我父爱如山的公公。
除夕那天,不管多忙多累,我都要亲手去包蛋饺,我老公到现在都不知道,这蛋饺里的故事。
一碗蛋饺,一份思念,一个亲人,一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