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书你都已忘记,但是有些还记得。也许不是在某一个晚上,但你总会想起来。
这或许就是阅读的部分意义。在某个鬼使神差的时刻,它能免去你那点可怜的的想象力,因为有人曾经历近似体验并加以记录,而你只需要引用。
这种想法有意无意得影响着我的阅读习惯。翻书的时候,我只是想,读完它,忘掉,然后恭候那个所谓的鬼使神差的时刻降临。不过等待掉书袋的日子也是够处心积虑的。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以下简称《宝典》实际上是一本演讲合集,彼得.考夫曼系统整理了查理芒格的讲演文稿,加上编者按抑或人物专访,再加上漫画、插图和铜版印刷,俨然有种投资圣经的感觉。虽然从技术上讲,里面已经有足够多的引用了,所以我不得不再次强调,以下将只是一堆“引用之引用”。
芒格是谁?七个字速成——“巴菲特的合伙人”。这样的标签略显草率(巴菲特本人也曾多次强调芒格是他的精神导师而这并非只是恭维),但是dear,这就是传播规律,所以故事是三里屯优衣库,而不是东门特步。
回到红宝书,于我而言,实在难以概括段落大意。此刻还会想起来的,包含但不仅限如下:
学会反向思考。芒格是个谚语引用狂,或者准确得说,几条谚语的引用狂。他一再引用一句农民的谚语,“要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成功,可以先尝试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足够让你一败涂地。
培养综合思维。这倒让我很意外,芒格的系列演讲,更像是一个专业学者而非职业投资人。他所谓的lollapalooza,也就是说请学会关键学科的关键思维。在每个学科,有用的道理就那么几条,学会它,应用它,而非成为所谓的专才。芒格对美国心理学的学术现状十分不满,一再强调心理学很重要,却没得到应用的重视。
好品德。孔子、西塞罗、富兰克林......,芒格读他们,研究他们,与他们对话并且时刻践行一些不因时间而失效的大人物的思想。伟大人物,都有伟大导师。
多读书。很重要,非常重要。
我们总是活在别人的经验里,这是人作为时间的生物,无可避免但又或许说是幸运的地方。所以我总是偏爱那些能让我产生大量购物欲的书籍。《宝典》一书汇集了大量典故和优秀书籍,列书单是少数不怕冗余的习惯,至于如何甄别,那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此书收录的最后一篇演讲是2011年,彼时芒格老头已经87岁,依旧不停地阅读和思考并享受由之而来的思维满足感。这麽想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鼓励,也许就是不再那么恐惧老年啦。最后,很重要插一句,封面上查理芒格面色红润,眼神笃定,如果头上插两根须须,还真有点像齐天大圣呢。
07/16 午后以及刚刚接待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