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们的“圣人”,他是我们的偶像。
孔子的身高有两米多,他刚出生时额头像一个小山丘一样,是突出来的,这本就蕴含了他不平凡的事实。
孔子的一生,让大家最为熟悉的,无非就是周游世界,可是孔子的一生就后半生在这个世界,他的前半生,却在为别人打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他最为人熟知的弟子,无非就是子路,子贡,以及颜回。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孔子从小和别的小孩玩的游戏都不一样,他从小摆弄礼器,我觉得他是因为爸爸去世得早,所以就爱摆弄那些礼器。所以在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也正式开启了后面“有教无类”的思想。
后来孔子就开始了当官之路,一路做到“大司寇”,把国家管理的井井有条,但是当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五十五岁。春天,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因此就开始了开始了周游列国的道路,当然有很多弟子自愿跟从孔子。
在这途中孔子遇到最大的阻碍就是,在鲁哀公二年的时候,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离开卫国西行。经过曹国,曹伯阳没有接见孔子。在曹国稍作停留,到达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五十九岁的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至陈国,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后来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但孔子居然没有一丝生气。
长达14年的漫长“路途” ,终于在鲁哀公十一年时结束了。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
孔子在有生之年,愿望未能实现,但是却在死后得以发扬,他的一生也算是成功了吧!